玉米大斑病发病特点与防治

玉米大斑病发病特点与防治

ID:24117790

大小:7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2

玉米大斑病发病特点与防治_第1页
玉米大斑病发病特点与防治_第2页
玉米大斑病发病特点与防治_第3页
玉米大斑病发病特点与防治_第4页
资源描述:

《玉米大斑病发病特点与防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玉米大斑病发病特点与防治郑梅徐闻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南山站广东徐闻524100摘要:木文主要针对玉米大斑病的发病特点与防治展幵了探讨,详细阐述了玉米大斑病的特点,对重发原因作了系统的分析,并给出了一系列相应有效的防治措施,以期能为有关方面的需要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关键词:玉米大斑病;特点;防治所谓的玉米大斑病,乂称条斑病、煤纹病、枯叶病、叶斑病,主要为害玉米的叶片、叶鞘和苞叶,对玉米的种植栽培有着极为严重的危害。而玉米作为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保障玉米免受大斑病的危害非常重要。因此,我们需要对大斑病发生的特点和原因做好分析,以采取有

2、效的措施进行防治,从而为玉米的种植栽培带来帮助。1发生特点(1)发病高峰期多在玉米抽雄以后。玉米大斑病虽在玉米整个生育期内均可发病,但是发病高峰期一般在玉米抽雄以后。根据病情扩展情况,玉米大斑病可划分为3个阶段:玉米出苗至7月末为指数增长期;8月初至9月初为逻辑斯蒂期;9月中旬以后至玉米生育后期为衰退期。发病高峰期之所以出现在玉米抽雄以后,主要是因为玉米花粉有利于提高玉米大斑病病菌孢子的萌发率。(2)下部叶片发病重于上部。由于中、下部叶片抗性较差,所处的小气候环境更适于大斑病孢子萌发生长,因此,玉米大斑病一般从中、下部叶片开始发

3、生,并逐渐向上扩展。中、下部叶片的病斑面积占比明显高于上部叶片。(3)不同玉米品种发病程度差异大。发病病斑大致分两类,在具有Ht基因型的玉米品种上表现为褪绿型病斑和萎蔫型病斑;在不只有Ht基因型的感病植株上,病斑沿着叶脉的纹路逐渐扩大,最后形成大小不等的长梭形萎蔫型病斑。某场主栽iKj种先玉335及其有亲缘关系的兄种为高感兄种,发病率较高,发牛.程度较重。2012年,先玉335病株率一般为20%〜35%,最高可达100%。中抗大斑病的品种有京科968和京单38,田间发病株率较高,但病叶率较低。抗病品种有农大108、郑单958、纪

4、元1号、宁玉525、中金368等,田间病株率较低,发生程度较轻。(4)春玉米发病重于夏玉米。由于耕作方式为一年一熟,是春玉米的主要种植区域。该地区属于冷凉地区,气温、相对湿度、降水等气象条件均冇利于大斑病的发生发展。夏玉米区主要集中在东南部的平原地区,与北部相比,气温较高,不利于人斑病发生。就该场而言,春玉米的玉米大斑病发病程度重于夏玉米。2重发原因2.1气象条件的变化玉米大斑病发生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该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常年4一9月为雨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并多以暴雨形式出现。玉米大斑病发病高峰期,温度20〜25X

5、相对湿度90%以上时,易导致该病害暴发流行。遇有偏多降水年份,玉米大斑病将偏重发生。平原地区降水正常,但温度偏低年份,玉米大斑病也会偏重发生。受降雨偏多影响。2.2重巷连作玉米大斑病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多年重茬会导致田间菌源的积累。玉米种植区,几乎连年重茬,加之秸秆还田措施的实施,B前,田间菌源累积量较大。2.3种植密度加大高密度栽培是玉米高产创建的措施之-。以前玉米的栽培密度为3500〜4000株/667m2,0前普遍为4000〜4500株/667m2。密植后,导致田间郁闭度增加,通风透光受阻,所营造出的小

6、气候更加有利于玉米大斑病发生。2.4土壤肥力不足由于连年重茬,土中有机质不断减少,不利于玉米壮苗健苗的形成。后期需追肥吋,普遍等雨追肥,如果降雨吋间延后,施肥就会偏晚,导致植株抗性降低,易于病害侵染流行。此外,在肥料品种上,大部分追肥依然主要以速效氮肥为主,玉米中、后期脱肥尤其是氮肥不足现象严重,导致玉米中、后期植株抗逆性严重降低。3综合防治结合玉米大斑病发病重、传播蔓延快的特点及其生产活动变化,防治重点应放在尽早预防上,采取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手段,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防治。3.1农业防治(1)种植抗病品种。选

7、择抗性较好、产量高、综合性状优良的玉米品种。(2)清洁田园,降低菌源基数。玉米收获后,应及吋清除田间病残体,或秋季深耕改土,以降低人斑病病菌基数。发病重的地块应将秸秆集中处理,禁止秸秆还田,病残体做堆肥的要待充分腐熟后方可使用。(3)采取轮作倒茬的方式阻断病菌传播。重发生田应与非禾本科作物轮作倒茬,从而阻断病菌的传播。(4)适当早播,合理密植,改善田间通透性。根据品种差异,合理密植,一般种植密度应控制在4000株/667m2以内,避免密度过大,提高田间通风、透光性。(5)合理施肥,提高作物抗病性。不用病株作饲料或沤肥,或应待其充

8、分腐熟后再施入田间;实施配方施肥,施足基肥,适时追肥,在苗期和抽雄期特别要注意增施氮肥;追施复合肥,补施微肥,以提高玉米植株抗病能力。(6)及吋摘除底部叶片。抽雄前,玉米大斑病多发生在植株下部的2〜3片叶,及时摘除下部发病叶片并带出田外深埋,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