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昱《桂州腊夜》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戎昱《桂州腊夜》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ID:24117139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2

戎昱《桂州腊夜》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_第1页
戎昱《桂州腊夜》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_第2页
戎昱《桂州腊夜》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_第3页
戎昱《桂州腊夜》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戎昱《桂州腊夜》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戎昱《桂州腊夜》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戎昱《桂州腊夜》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桂州腊夜戎昱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①。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注】①赊:长、远。(1)请简要分析首联中“尽”“仍”“赊”的表达效果。(2)颔联“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在写法上有何独到之处?请列举两点并加以解说。(3)诗人丰富的感情蕴含在人物活动和景物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答案:(1)“尽”,意思是诗人在除夕夜一直坐到三更已尽;“赊”“尽”对比表现出诗人思念家乡的深情。“仍”,表现出诗人不得已滞留他乡的凄凉心境。(2)①以动衬静。上句写没

2、有入睡时听到的声音,表现环境的寂静,表现诗人的孤独;下句写梦中思念家乡的情感。②虚实结合。上句实写,下句虚写。③寓情于景。用雪声、悲凉的梦境表现远离家乡的孤寂凄清。(3)该诗描写了诗人除夕夜由坐到睡、由睡到梦、由梦到醒的过程,描写了雪落竹林的凄清声响、回归故里的断续寒梦、破晓号角的悲凉、昏黄孤灯的余烬,表现了诗人的长夜难眠、悲凉落寞。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要先分析词语的意义以及表现出的诗人的情感、思想等。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除夕之夜思念家乡的情感。(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思考诗歌的表达技巧可以从写作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三个

3、方面入手。(3)注意分析题目提供的思考角度:诗歌是通过描写诗人的活动和景物抒发诗人情感的。赏析开头两句写除夕守岁,直坐到三更已尽。这是诗人在离乡万里,思归无计的处境中独坐到半夜的。一个“尽”字,一个“赊”字,对照写出了乡思的绵长,故乡的遥远。一个“仍”字,又透露出不得已而滞留他乡的凄凉心境。三四#from本文来自学优网.gkstk.end#两句写三更以后诗人凄然入睡,可是睡不安稳,进入了一种时梦时醒的朦胧境地。前句说醒,后句说睡。“雪声偏傍竹”,雪飘落在竹林上,借着风传进一阵阵飒飒的声响,在不能成眠的人听来,就特别感到孤方凄清。这把南寂寒夜的环境气氛渲染得很足。那个“偏”字,更

4、细致地刻画出愁人对这种声响所特有的心灵感受,似有怨恼而又无可奈何。“寒梦不离家”,在断断续续的梦中,总是梦到家里的情景。在“梦”之前冠一“寒”字,不仅说明是寒夜做的梦,而且反映了诗人心理上的“寒”,就使“梦”带上了悄怆的感情色彩。五六句叙时断时续的梦大醒以后再不能入睡时的情形。“晓角分残漏”。写所闻。古代用滴漏计时,夜间凭漏刻传更,残漏指夜将残尽时的更鼓声。天亮后号角一响,更鼓声歇,表明长夜过去,清晨来临。“分”,是以听觉上的不同,反映时间上的划分,透露了诗人梦断以后闻角声以前,一直眼睁睁地躺在床上耳闻更声,其凄苦之情可知。“孤灯落碎花”写所见,青灯照壁,诗人长时间地望着那盏孤

5、零零的昏暗油灯掉落着断碎的灯花。“孤”字既表现了诗人环境的冷清,也反映了他主观感受上的寂寞。此联通过一闻一见,把的乡思表现得含而不露,情在词外。“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最后一联和首联相呼应,点出离家万里,岁暮不归的原因,收结全诗。骠骑,是骠骑将军的简称,汉代名将霍去病曾官至骠骑将军,此处借指戎昱的主帅桂管防御观察使李昌巙。这首诗写了除夕之夜由坐至睡、由睡至梦、由梦至醒的过程,对诗中所表现的乡愁并没有说破,可是不点自明。特别是中间两联,以渲染环境气氛,来衬托诗人的心境,艺术效果很强。那雪落竹林的凄清音响,回归故里的断续寒梦,清晓号角的悲凉声音,以及昏黄孤灯的断碎余烬,都暗示出

6、主人公长夜难眠、悲凉落寞、为思乡情怀所困的情景,表现了这首诗含蓄隽永、深情绵邈的艺术风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