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节能低碳的应用与新能源开发的探讨

建筑节能低碳的应用与新能源开发的探讨

ID:24100186

大小:4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2

建筑节能低碳的应用与新能源开发的探讨_第1页
建筑节能低碳的应用与新能源开发的探讨_第2页
建筑节能低碳的应用与新能源开发的探讨_第3页
建筑节能低碳的应用与新能源开发的探讨_第4页
资源描述:

《建筑节能低碳的应用与新能源开发的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建筑节能低碳的应用与新能源开发的探讨一、我国建筑节能方面的概况  (一)绿色能源是一种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清洁新型能源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概念是1981年联合国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召开的能源会议上确定的,几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并且对环境的污染很小,是一种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清洁能源。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目前将绿色能源分为三类:1.大中型水电;2.新可再生能源,包括小水电、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3.传统生物质能。  (二)我国建筑能耗方面的概况  统计数据表明,中国建筑能耗的总量逐年上升,在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已从上世纪70年代末的10%上升到近年的27.8%

2、。我国是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候条件呈现夏热冬冷的特点,因此我国的建筑耗能量巨大,燃煤排放了大量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种种数据表明,绿色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和推广已经是迫在眉睫了。  (三)我国建筑节能的发展推动着绿色能源  我国的建筑节能工作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通过各方积极努力,到1995年末,全国建成的节能建筑面积已达4700万平方米,到1998年节能建筑面积达到1亿平方米。各地相继建成一些建筑节能示范工程。为全面推广节能设计,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和标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既有建筑节能改

3、造技术规程》、《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建筑节能管理规定》等。随着建筑节能法规和标准的逐步完善,我国的建筑节能事业将得到进一步的普及和推广。  二、绿色能源如何应用在建筑中  (一)开发利用绿色能源是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地球上不可再生能源的资源将进一步减少直至枯竭。为了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在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节约能源的同时还必须要开发和利用绿色环保并可再生的新能源。采用绿色能源是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措施。  (二)经济发展需要新型能源  能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经济的发展依赖于能源的发展。当今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全世

4、界共同关注的问题,能源短缺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从建筑材料的生产到建筑施工和建筑物的使用无时不在消耗着大量能源。资料统计,我国的建筑能源消耗占总能源消耗的25%以上,也就是说在全国总能耗中,有1/3是建筑能耗。太阳能和风能作为绿色能源一旦引入建筑。虽然这是一个庞大的建筑一体化的系统工程,但也是可以逐步实现的。随着全世界对绿色能源的不断开发和利用,在建筑中采用新型能源的课题也是硕果累累。我国近几年在利用太阳能进行建筑供暖方面也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实现建筑能耗节省是很明显的。因此在建筑中推广绿色能源技术势在必行。  (三)绿色能源是万物生存的需要  我们现在应用的能源主要是以煤炭、

5、石油、天然气为主的不可再生能源。这些能源在使用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有害物质(二氧化碳、硫、氮氧化合物等),是造成大气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的重要原因。因此,提倡建筑使用绿色能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也是改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四)绿色能源技术应用于建筑必将在我国的建筑事业中发挥巨大作用  建筑消耗大量能源,当前我国建筑业发展迅猛,把节能、绿色环保、生态技术应用于工程是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新型能源在建筑上的有效应用,不仅可以代替资源有限的传统能源,而且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它的开发和利用具有广阔的前景和深远的意义。我国具有丰富的新能

6、源资源,目前在太阳能利用方面发展迅速,太阳能电池发电技术在建筑上大量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的用量也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另外,风能、地热能等方面的研发也取得了很大成就,预计新能源必将在我国的建筑事业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