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076014
大小:4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2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审美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审美能力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有着特殊的意义。语文不仅是一门基础学科,还是一门人文学科。它所蕴含的丰富的情感、生动的形象、诱人的艺术魅力以及深厚的人类文化积淀,使之具有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的育人功能。实践证明:没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就感受不到文章的情感意蕴;没有一定创造美的能力,就写不出文质兼美的文章来。因此,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就尤其重要了。 一、朗读品味 选入语文教材的文章,均为文质兼美的作品,但文章之美,并不是靠老师的灌输,更多的要靠学生的反复朗读才能品味领悟。 我们有这样一种体验:当听到一篇
2、声情并茂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时,就会被感染得心潮澎湃,热泪盈眶。由此可见:教师生动的朗读,传达着对课文中人物、事件、景象的种种态度,也传达着教师本人的态度。教师所表达出来的鲜明的爱憎,强烈地影响着学生,使他们的思想感情和教师发生共鸣,从而激发他们对课文中人物、景象产生鲜明的爱憎,这就是朗读产生的情感教育效果。 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对作品进行深入的推敲和研究,对作品的意义和感情有了更好地把握。朗读时再辅之以表情达意的语言技巧,便使有声的语言更为生动,更富有魅力,给人以更多的美感。 因此通过反复的朗读,有助于语感的培养;
3、有助于文化的积累;有助于情感的体验;有助于审美直接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审美感知能力的提高。一代文豪郭沫若也认为:“要读书,要多读书,尤其要多读名人的著作,更重要的是对几件作品还必须熟读、烂读……”只有真正做到在朗读中“品”,在吟诵中“味”,语感和审美直觉的形成、审美感知能力的提高才不是一句空话。 二、情感体验 好的文章总是“情动于中”,然后“发乎于外”的结果。因此,学习课文,必须调动自己全部的知识经验,用心去体验,拥抱对象,从整体上、内在联系上去理解文章的蕴含,领悟其中的真味。 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体验,在教学中要针对不同类
4、型的课文,创设不同的情境来调动学生的情绪、加深内心的体验。如话剧采用分角色朗读或饰演剧中角色手段来创设情境;写景状物的可创设实景的环境使学生获得具体表象;抒情强的可通过名家的配乐朗诵来营造气氛;写人记事的,可通过问题的设置、结构的改变、人物的置换、潜台词的还原等手段来唤起学生对人物性格命运变迁和故事情节走向的关注。如我在教学《斑羚飞渡》一文时,采用画面来展示班羚飞越悬崖这一情景,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形象来理解课文,体会老斑羚为了种族生存而甘心牺牲的精神。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既可以启真,又是可以储美,不仅可以培养、塑造人的情感
5、和心灵,造就全面和谐发展的个性,而且使受教育者获得丰富的知识,使他们摆脱一切低级趣味的东西,从而满怀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 三、想象和联想 形象性较强的文学作品,其形象具有间接性、模糊性的特点。这既是它的短处又是它的长处,但它给读者提供了想象和创造的广阔的天空。理解力、想象力越强,从形象中得到的美感、启迪就越多。阅读课文,教师应提供契机,帮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丰富课文内涵。要达此目的,教师可采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情境;用电教媒体的视听效果激发想象;也可采用问题对话引发联想。如在教学《与朱元思书》时,观看一段音画交融的
6、山水风光画面,使学生尽情感受山水风光,展开想象,体验恬淡超逸的心境,进入文章物我交融,神与物游的境界,获得怡情悦性的美好享受。 当然,审美能力的养成和提高,还需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丰富的生活经验,更需要不断的审美实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