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066089
大小:5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2
《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东篱下的那蓬菊子满压枝头,携一朵沁于清井,便飘然如茶。晴空里无端滴落的一串鸟鸣,惊动幽潭数条红鲤的曳尾,弄皱了一池秋水。目睹着此情此景的陶令公,手拎一壶清酒,品味后一抹淡香袅荡如烟,仿佛让整个南山都醉了。布衣桑麻,拈花而笑。归隐后的陶令公或与农民朋友们“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或“种豆南山下”,“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无时无刻,不让他有种羁鸟归旧林,池鱼回故渊的惬意,那是身体与灵魂找到最终憩息地的自由与放纵,那是精神超越物质与现实的恬淡与宁静。在这片自然田园生活的滋润下,诗人与劳动人民建立起了真挚深
2、厚的感情,那些自然真朴,言近旨遥,平淡而有思致的,沾着泥土芳香的诗句,最终使陶渊明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最优秀的诗人之一。 然而,追溯陶渊明的归隐之路,却不难发现这是一种艰难而痛苦的抉择,它有着放弃青春理想的无奈与心痛,几经反复才最终实现了他的人生转折。 毫无疑问,陶渊明最初的理想便是入仕做官,光宗耀祖。首先,这与他的出身有关。他的曾祖父陶侃曾是东晋的开国元勋,大司马,长沙郡公,其祖父做过太守,父亲大概官职更低一些,而且在陶渊明幼年就去世了,到了陶渊明时代,家道便没落了。家道中落,重新振兴的问题,便成为青少年时期陶渊明面临的一个难题。其次,这与他所受
3、到的教育有关。陶渊明自幼受过儒家文化的熏陶,在传统儒家文化的教义里,饱学经术的儒者要求积极入世,建金石之功,流万世之名,这也促使他踏上了求仕之路。 可当时的社会环境中,门阀制度发展到顶点,门阀士族垄断了高官要职,出身于庶族寒门的人遭到无理的压制。就连当初的陶侃虽以军功取得晋朝的高官,但因为出身寒微不是门阀士族,在当时就已被人讽骂为“小人”和“溪狗”,又被视为有篡位野心之人,可以想见,他的后人在政治上的处境是多么的尴尬。世俗的士族阶级把持政局,一般人根本没有展示政治才华的舞台。直到29岁,陶渊明才开始做一些小官,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建威参军、彭
4、泽令等官职。任彭泽令时,陶渊明已41岁了。如此不惑之年,当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时,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于是“解绶去职”。 另外,魏晋时代是人的自觉时代。魏晋名士都主张张扬人的个性,反对虚伪的礼教,实现人的天性,冲破世俗,投身自然,纵情山水,注重生活情趣的享受。作为东晋名士之一,他的审美情趣当然也受大环境的影响。他“性本爱丘山””,追求与自然相融为一体;他无拘无束,不愿意被束缚;他刚正不阿,个性张扬;他注重生命的活力,注重神气;所以当他面临困境时,他潜在的审美情趣就成为他的一种生存态度,成为他立志归隐的潜
5、在的原动力。 其实,诗人的归隐是对“本我”“真我”的追求。不为五斗米折腰是表层原因,更深层的原因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天人合一”观,所谓“一天人,合内外”。中国古人把人看作天地万物之一,与宇宙是一体的。陶渊明在官场,在社会中,他感到与天地万物的疏离,于是他要回归故里,融于天地万物之中。陶渊明的归隐,是道家哲学对儒家哲学的反叛,那就是放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回归自然。在自然之中,他找到了“真”,他说“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对陶渊明而言,回到故乡务农,就是回归自然。陶渊明的归隐,是个体对群体的逃离。关于群体,存在主义大师萨特作过很好的分析:我这
6、个主体的眼里,他人是客体;而在他人的眼里,我又成了客体。与他人相处,就必须把自己置于客体的地位,这就是矛盾与共在。他更说了一句名言:“他人就是地狱”。陶渊明无法忍受这种矛盾,他选择了逃离。农村居民散落为户,他的自我主体保持了独立、完整、自由。 从出仕到归隐,陶渊明的为官生涯持续了十三年,这对一个古人来说是不算短的年份,如果陶渊明真的那么讨厌为官,他不可能持续那么长的时间。他之所以坚持,几次为官,是因为他没有放弃自己的抱负。然而,官小权微,官场黑暗,再加上自己刚烈的性格,使他与那个黑暗的官场格格不入。在不容于官场和想要实现愿望而这个愿望在实际上是不
7、可能实现的矛盾冲突中,他作了痛苦的抉择,归隐田园。他的归隐,是一种悲哀的淡出,看似平淡的语句中包含的是对现实深沉的愤慨。因此,他在离开后也问自己:“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他的归隐带着解脱的快乐,也有着心碎的无奈。在陶渊明归隐之初,依然为“世与吾相违”而悲哀,还会问自己“胡为忽惶惶欲何之?” 人生之不如意,如果既找不出真实的原因,又不能得到满意的解释,那么无奈之下,就只好将之归结于“命运”二字了。陶渊明的宿命观就从之而来。但等到他慢慢地逐渐想得通透了,由“听天由命”到“乐天知命”,去除了思想上的苦恼和负担,不再执着于名利及功业——就会弄明
8、白即使是退隐不仕,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无需过分去强求。这样,终于是将自己从观念上扭转了过来,思想上也总算是为遁世归隐做好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