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026230
大小:5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2
《学生感悟“准、透、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学生感悟“准、透、长” [教学背景]:义务教育九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十一册中有一篇课文《劳动的开端》。讲述了著名英模吴运铎小时候第一次挑煤的艰难历程。因为课文讲述的内容离我们现在比较遥远,所以,很多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也较难感悟其中流露出的劳动的艰辛。针对这点,我在教学时就有意转变以往老师有声有色地讲,学生毫无感受地读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设计教学预案时,重点放在抓住课文一个突破点,并运用大量课外知识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有层次,循序渐进地进行朗读的方法。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做到准、透、长。 [教学片段(一)]: 上课后,教师导入:今
2、天,我们将走进一位著名英模的小时候的艰难生活,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为英模。 大屏幕显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中,曾涌现出无数功臣英模。其中有一位军工,身负100多处伤,手足伤残仍奋斗不息,被称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他就是吴运铎。1917年,吴运铎出生于萍乡煤矿一个职员家庭,那是一个昏暗的年代,吴运铎自小就品尝了贫苦的滋味,15岁就进煤矿当学徒。抗战初期,吴运铎和他的战友们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建起了一个制造、修配枪械的工厂,这是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兵器工业的开端。在整个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他和战友们用拣来的破铜烂铁
3、自制机器,生产出了子弹、炮弹、手榴弹,甚至还造出了平射炮。 在试制武器过程中,他舍生忘死,曾3次身负重伤,经过20余次手术,失去了左手、左眼,左腿被炸残,全身有几十块弹片没有取出。为了修复前方急需的旧炮弹,吴运铎准备从报废雷管中拆取雷汞做击发药。虽然事先做了防范,将雷管用水浸过,但当他进行拆除时,忽然一声巨响,雷管在他手中爆炸了。他当场失去知觉,整个人被炸得血肉模糊,左手被炸掉4根手指,左腿膝盖被炸裂,露出膝盖骨,左眼几近失明。他在病床上昏迷了15天。 即便这样,他仍然置个人安危和健康于不顾,以顽强毅力战胜伤残,坚持战斗在生产第一线。
4、 学生认真读这段文字一分半钟。 师:同学们,你们读了这段文字后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生:我觉得吴运铎很坚强。 生:我为他坚强的毅力所折服。 生:我看到了他的恒心。 生:吴运铎真是一个铁人。 师:那么,吴运铎为什么会如此坚强呢?那和他小时侯的经历是有关的。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仔细的读一读课文,看看会有什么发现? 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老师请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 生:我觉得这和他小时侯就做艰苦的劳动有关。 生:我觉得是那艰难的生活炼就了他如此坚强的品质。 生:他是一个懂事的孩子,懂事出使他坚强。 师:是啊!正是那艰
5、难的劳动,艰苦的生活才最终炼就了吴运铎那坚忍不拔的意志。 教师板书:艰难 (随后教师紧紧抓住艰难来进行教学) [教学片段(二)]: 教师投影显示学生找到的一句话:这山原来没有路,那些人踩出来的小路滑极了,一步三滑,肩上的煤筐来回晃荡,像是打秋千。 教师请学生读,你觉得怎么读就怎么读。 生:这山原来没有路,那些人/踩出来的小路滑极了,一步三滑,肩上的煤筐来回晃荡,像是打秋千。 生:这山原来没有路,那些/人踩出来的小路滑极了,一步三滑,肩上的煤筐来回晃荡,像是打秋千。 师:哪位同学读地对呢? 学生分析。并得出正确的读法。第二位
6、同学读的正确。 学生齐读。 师:读这句话时,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的感受是走的那条路很滑。 师:那你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生朗读:这山原来没有路,那些/人踩出来的小路滑极了,一步三滑,肩上的煤筐来回晃荡,像是打秋千。 师:你读得很好,谁再来读一下。 生朗读。教师指名四至五位来朗读。要求读出路滑。 师:这句话难到只写出了路滑吗?请同学们再好好体会一下。 学生自由读。 生:我能从中感受到的那种坚强。 师:那你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生感情朗读。语气较坚定。 师:能听出坚强。 生:我感到了生活的艰难。 师:读出你的
7、艰难,你的感受。 生感情朗读。 师肯定其朗读。 生:我感受到的是无奈。 师:那你读一下。 生感情朗读。 师:是啊!生活的无奈,生活的艰难,造就了的坚强。同学们,带着你们自己的感受,自由的读一边。 生自由读,读得很投入。 (后面的两个比喻句的教学采用的方法同上。) [课后反思]: 我们镇西小学在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效率的探索中,逐步形成了要求学生感悟准、透、长的教学特点。学生感悟准、透、长,这一教学要求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具体到每节课都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现在就我的这节课来谈谈我是如何做到的。 一、抓准课文中心点。 课
8、文的中心点往往能统领全文。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中,如12下一页[感谢阅读这篇文章,..,]果能老老抓住课文中心点,就如同抓住了一个人的命脉。老师教则简练,准确;学生学则快捷,深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