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民建中建筑防震措施探讨

工民建中建筑防震措施探讨

ID:23985227

大小:4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2

工民建中建筑防震措施探讨_第1页
工民建中建筑防震措施探讨_第2页
工民建中建筑防震措施探讨_第3页
工民建中建筑防震措施探讨_第4页
资源描述:

《工民建中建筑防震措施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工民建中建筑防震措施探讨:汶川地震的发生使得工民建中的建筑防震质量得到了社会的重视,在建筑施工中,防震设计一直都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在防震部分,我国建筑中的重视还不够,其中不仅体现在建筑防震设计上,也体现在施工过程中。针对于此,笔者从设计、施工、法律和防震意识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防震措施。  关键词:防震设计防震措施防震意识    汶川地震是我国有史以来最强烈的一次地震,在地震中对于建筑物来说,随着抗震能力的不同损坏程度也不同。我们看到灾难中很多建筑物倒塌,同时也有很多建筑物只是轻微损害并没有坍塌。这

2、样的不同结果令我们深思,在工民建中,无论是楼房、厂房、桥梁、堤坝等等都是具有一定抗震要求的。那为什么还存在同样的楼房遭遇同样的地震却产生不同的结果,这恐怕就要追究到工民建中建筑物的防震措施中。  当前我国对于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是有严格的规定的,对于地震烈度在6度到10度之间的地区的建筑师需要防震措施的。从唐山地震以来我国对于建筑物的场地选择及防震方案等等在《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中都有系统的规范。如汶川的抗震度属于7度,面对这次11度的烈度,倒塌属于正常,但是

3、对于某些劣质工程建筑却倒塌过快。这样在不同地区的建筑防震措施是不可或缺的。  首先,防震设计要合理。第一,建筑设计不仅要注重建筑原理更有重视防震设计,设计师对于建筑组织结构的防震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震主要分为大震、中震和小震,一版情况下地震烈度分为12度,6到10度的地区需要有防震设计。在整体规划设计阶段,需要工程师对于建筑的选址、基础结构及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工程师在设计建筑符合自己设计理念的同时要清晰的确定其抗震能力,将抗震设计体现在建筑中。初期的建筑设计要根据设计师的自身全面能力

4、,而并非计算机式的单纯数据设计。第二,根据新抗震规范进行设计,同时要灵活变通。新的抗震规范有很强的强制性和很好的功效,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并非所有的实际情况都能依靠规范来解决。在实际设计中,应主要以抗震规范为主要依据,遵循其规则,这样才能保证抗震效果。在实际中,我们仍需做到运用概念设计,如组织结构的抗风设计与抗震设计,抗震设计要求能消减外荷载,吸收或转换震动的能量;而抗风设计则要求组织结构在风的作用下动力相对而言应该小点,刚度较大这一矛盾必然影响组织结构体系的抗风和抗震性能。为了弥补这一不足,需要合理

5、的概念设计与延性构造措施来加以保证。第三,注重地震与场地共振情况的发展。在楼房建筑中,框架房屋拥有自身的自震周期,在遭遇地震灾害时,地震的震感周期若与楼房的自震周期一致便会产生共振加大震感,这样楼房倒塌的几率便更大。在新抗震规范中提到了组织结构周期和振型的抗震理念,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中应搜集历来当地地震周期,避免出现建筑物自震周期与地震周期一致。  其次,防震措施要到位。防震设计符合当时抗震要求时,施工的正常进行则是达到抗震效果的重要保证。第一,在实际施工中,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要重视抗震设计的实际

6、重要性。不能产生任何侥幸心理,认为其可有可无而忽视其重要性。在施工过程中,应不断加强人员的抗震意识教育。第二,施工中保证对设计的正确理解与应用。很多施工人员对于设计只有大概的了解,却不能完全领会防震设计,从而导致因为理解能力产生的错误。尤其在一些组织结构薄弱的部位的处理中不容忽视,如在建筑平面外墙转角处的转角窗,为了防震设计中限制了角部组织结构竖向抗侧力构件的设置,如果能够正确理解并采用概念设计,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可以是2竖向构件间应设厚板、暗梁等可靠拉结,反之则不能达到防震的效果。同时让组织结构

7、保持良好的抗震性能仍应考虑很多因素如场地稳定性和材料应用等等。第三,施工中保证真材实料,避免偷工减料,完成所谓的豆腐渣工程。如杭州建筑中曾出现使用毛竹代替钢筋的丑闻,这样的做法后果十分严重,不仅不能达到工程的使用年限,更是不能符合其防震功能。在施工管理中,必须严格遵照设计要求来施工,对于采购材料人员实行严格监督,谨防开发商偷工投料及采购人员为回扣以次充好。同时,对于建筑中的重点如学校和医院等应更加强调其质量,在达到其防震能力的同时最好进一步加强其防震效果。  再次,抗震法律要完善。我国现在已经有新

8、的防震规范,对于建筑的防震设计有了法律上的保护与限制,但是对于施工中的法律规定却十分不足。在施工过程中,只有对于原则性的重大建设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对于防震设计的实际履行程度及效果没有正规的法律条文规定。在施工中的《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规定》中没有具体的操作细则,法律条文更是稀少。再则,对于工程的责任制和问责制度也没有具体的规定。对于安全质量的工程终身责任制却没有将工程的防震能力一并考虑。针对于此我们应该进一步完善防震、抗震的法律制度体系,落实责任追究制度,竣工验收也应包括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