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配网电力电缆故障探测的方法分析与探讨

对配网电力电缆故障探测的方法分析与探讨

ID:23974707

大小:4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2

对配网电力电缆故障探测的方法分析与探讨_第1页
对配网电力电缆故障探测的方法分析与探讨_第2页
对配网电力电缆故障探测的方法分析与探讨_第3页
资源描述:

《对配网电力电缆故障探测的方法分析与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配网电力电缆故障探测的方法分析与探讨【摘要】论文分析了传统配X电力电缆故障探测方法的不足和缺点,提出利用高频感应法及红外热象技术两种新方法来进行故障探测。高频感应法较之音频感应法有许多优点,而红外热象技术的先进性使其有很大发展潜力,是值得采用的电缆故障探测新方法。  【关键词】高频感应;电力电缆;故障探测  TothemethoditedpanyoftheelectricpoountainCityFoshanGuangdong528000)  【Abstract】Thesisanalysisthetraditiongotogetherethodofshortageandethod

2、andredoutsidethehotelephanttechniquebetethodtocarryonbreakdoethodparetorespondamethodtocontainmanyadvantage,butredoutsidehotelephanttechniqueoftheforerunnermakeithaveverybigdevelopmentpotential,isanelectriccableethod.  【Key~2m时,音频信号声响即降低,则音频信号声响最强处即为故障点。但同时音频感应法仍存在许多问题,如抗干扰能力不强,过分依赖人耳的听力,不能在线

3、探测。若能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无疑具有很现实的意义。  3.基于高频感应法的电缆故障定点方法  高频感应法就是利用高频信号发生器向待测电缆通高频电流,发出高频电磁波,然后在地面上用探头沿待测电缆路径接收电缆周围高频电磁场变化的信号,经接收处理后直接在液晶屏幕上显示出来,根据显示出数值的大小直接判断故障点位置。高频感应法与传统的音频感应法相比有如下诸多优点:  3.1对同一故障电缆来说,电容C是不变的,其容抗为1/ωC,与频率呈反比而且阻抗主要是由容抗所决定,因此电缆对高频信号所呈现的阻抗小而对音频信号所呈现的阻抗大,故高频信号在电缆上产生的电磁信号强度将高于音频信号所产生的电磁信号强

4、度,所以高频信号发生器所需的功率比音频信号发生器小得多。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高频信号源的功率本来就比音频信号源的功率容易实现,现在所需功率反而减小,因此制造起来是不存在困难的;同时还有利于减少装置体积、重量以及对电源的功率要求,为向小型化、便携式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  3.2虽然高频信号在电缆中传播时也会产生衰减且频率越高衰减越快,但是应该注意到由于精测定点一般都是在粗测后进行,因此探测范围已被缩小在某一区域内进行,空间范围较小,在此空间内衰减后的高频信号其强度仍足以符合探测的要求,主要是由于高频信号较音频信号的能量要高得多,其穿透力强,辐射力强,更易于接收和采集。若将不同频率时接

5、收机所能感受到的最低信号强度水平作个比较,可以发现高频信号比音频信号低得多,因此即使衰减后的高频信号其探测灵敏度仍不低,同时其探测天线长度比音频信号小得多,可使接收装置体积和重量显著减小,这样可使接收机紧凑化,小型化,便于携带,同时高频信号的频谱距离工频电流、高次谐波电流以及环境电磁干扰噪声的频段较远,不会与其混叠,故其抗干扰性能较强。  3.3高频信号由于其波长较短,故在较短的距离范围内信号强度可从波峰变成波谷,这样接收机的探测天线可在一个不大的空间中移动就容易感应出较大的电流信号,而音频信号由于波长较大,在同一空间中导致探测天线上感应出的电流信号较高频信号下小许多,可见高频信号

6、的灵敏度较高。高频信号经采集后,可用高速A/D以及基于DSP的高通滤波器对其进行数字化滤波,然后在液晶屏上直接显示出其数值,而音频感应法是通过人耳对声音强弱的分辨来故障定点,需要较多经验,不如高频感应法简单、直观、精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