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956835
大小:4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2
《语文教学适应课改的几点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语文教学适应课改的几点思考语文教改势在必行。那么,语文教学应该如何适应课改精神呢?我认为语文教学走向“素质教育”必须实现“三转变二优化一体现”。 一、努力实现三个转变 1.教师内涵的转变:教书匠→教育家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但在语文实际教学中,人们往往走入单纯“老师教,学生学”的误区。新形势下的教师不仅“能”教,而且“会”教;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了解相关的边缘知识;不仅要钻研新的理论、新的思想,还要善于总结在教育实践
2、中获得的经验与体会,并力求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指导自己更好地实践。 2.教学模式的转变:课堂教授型→指导策划型 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古今中外的大学问家都十分强调思考在学习中的作用。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掌握材料(包括教参书),省去机械传输所造成的大量时间耗费。“随文成形,随课成形”,可以是“启发式”“自学式”“讨论式”,也可以是传统的“讲授式”,但完全可以让学生轮流过把“教”瘾,当然准备必须充分,教师指导、集中小组智慧是少不了的。 3.教学思维的转变:机械模仿→创造
3、性思维 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不是被动地机械复制,而是积极地对客观世界能动反映。这就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种满足内在需求的主动探索过程,而不是简单地学生视为加工对象,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意识。语文教学无非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然而这几种能力的提高,无一不是靠学生自己的反复实践活动。老师要推学生一把,让他们下水自己游,告诉要领,还要随时把握水中情况,以便指导;而学生之间互相纠正与彼此丰富,更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进一步做好两个优化 1.优化教学实施及反馈体系。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一般包括教学实施
4、和反馈两个相互依存的过程,它们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针对这两个过程的不同特征,我们应分别遵循“好生吃的好—中生吃的饱—差生吃的了”和“差生做得了—中生做得好—好生做得巧”的分层次教学原则。应坚决摒弃“大锅饭”式的平均主义,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课堂结构、教学情景,使全体学生人人有压力,个个有动力,激发他们的成就感、自信心,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才能在愉快融洽的气氛中完成自己的教学过程。 2.优化教学评价体系。在应试教育中,对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升学率的高低,学校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就是
5、分数,于是考试成了老师的指挥棒,分数成了学生的存在价值。这样,人为地加大了师生的双方心理负担,严重违背教育发展规律。因此,在教学评价中,应彻底摒弃唯分论、唯升学率论,由看谁的课讲得好到看谁对学生指导得好;由看谁对问题分析得透彻到看谁的学生学习效率高,这样才能使教学过程得到最优化的过程。 三、学生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体现 语文的动态特征使学生的参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尤显重要。教师要充分创设条件,刺激学生动眼看、动脑筋、动笔写的能力。强化学生的读写过程、听说过程,读与写、听与说的训练可以相互结合。从学生的阶段认知水平
6、和接受能力出发,精心设计、选择导学方法与课堂结构,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最佳教学情境,使所有学生都能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一个“导”字上,即导学、导向、导思、导法、导行,做一个学生学习的出色策划者,组织者。学生必须进行大量语言实践,这是老师的讲授哪怕是精讲所代替不了的,老师要为学生的这种实践多创造契机、提高效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