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之外的新物种

人工智能之外的新物种

ID:23956175

大小:5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1

人工智能之外的新物种_第1页
人工智能之外的新物种_第2页
人工智能之外的新物种_第3页
人工智能之外的新物种_第4页
人工智能之外的新物种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工智能之外的新物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人工智能之外的新物种人工智能之外的新物种技术的发展是一个无穷空间。每一项单独的技术都有自己的意向结构,那么技术本身呢?技术作为人类的补足品,其本身当然具有意向结构。我们可以说,技术的意向结构就是满足人类寻求自身替代物的本能,这些替代物,既可以丰满人类的黑暗之心,也可以完善人类的向善之心。无论怎样,它都是要采取逼迫自然的方法。  人工智能能否替代人类尚为一个疑问,但它显示了技术让人类得以存在的方式。我们一定会在寻找替代物的路上越走越远。  这看似一个悖论:我们因为有缺陷,所以成为人。但我们又不断寻找能够弥补自己缺陷的创造物。那么,人类的未来会是什么呢?  一定是一个新物种!  连线

2、成为本能  Lucy:妈妈,我能感觉到所有的东西:距离、空气、震动,我感觉到地心引力,我可以感觉到地球自转,我身体散发的热能,我血管流动的血液,感觉到我的大脑,还有我最深层的记忆。我戴着牙套时,嘴巴感觉到的疼痛。发烧的时候,你掌心在我额头的感觉。我还记得抚摸那只猫咪,它很柔软。我还记得母乳的味道,暖暖的。(《超体》)  在《超体》的第35分钟处,影片开始展现其伟大之所在,主人公Lucy的每一句话都可以看作是语录,一位掌控了人脑无穷奥秘的智者的箴言。《超体》的故事非常简单,一个在台北混社会的美国女孩Lucy无意间被黑帮在身体里植入了大量合成药品CPH4,进而开启了脑力开发之旅。  

3、CPH4据说是母体在孕育婴儿时自身产生的一种营养物质,可以促进婴儿的骨骼以及脑力发展。我百度了之后才知道,目前这种合成药品处于设想阶段。但并不妨碍本片为我们展示吕克贝松无穷且合理的想像力:Lucy的脑力被开发到20%以上的时候,我们可以认为其已经是一个全新的物种了。从控制自己的新陈代谢和行为开始到控制他人和他物,这是一个完美的隐喻,无论脑电波的功能是否真的可以如此强大,这个新物种一定是建立在连接的基础之上。  《超体》里新物种的连接也许是一个永远无法到达的境界,因为我们用了上亿年的时间才在自然进化之中,开发了大脑潜力的不到20%。即使《超体》里展示不少佛家的哲学思想,比如万宗归一

4、、大相无形,但佛家解决的并非是进化问题,而是现实中的心灵问题。所以,人类的下一步进化要交给技术,一种让我们重新看待身体和意识关系的全新技术。这种技术囊括了:基因工程、脑科学、计算机等多学科,和电影中的画面相比,我们目前所处的现实虽然低级很多,但总算有了一个不错的起点就是互联网。  麻省理工大学的特克尔教授提出:当计算机不是一个工具而是一个伙伴的时候,人类行为就大大改善了。伙伴关系意味着人类可以心安理得地接受机器在自己身体里的出现,比如可穿戴设备的介入。我们带手环也好,智能手表也好,智能戒指也好,智能眼镜也好,无非都是在解决一个根本的需求:保持连线状态。  本文由.L.收集整理  

5、在移动设备飞速发展的这两年里,手机的角色已经随着诺基亚的退出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它从功能性产品向类意识形态产品演进。手机开始成为人类大脑的代言人,将种种复杂的需求平面化,再通过App进行格式化。如果说手机表征大脑的话,刚才所说的那些可穿戴设备就是我们的四肢,我们需要让更多的行为被可视化和数据化,这一切一切都只能通过连线才能完成。  连线习惯的养成真是拜社交网络所赐,前《哈佛商业评论》主编尼古拉斯卡尔甚至说自己具有了第二重人格Tiddot;尼德普不算新的作品。影片的主人公通过将自己的脑数据传输到机器上,从而实现了脑复活。更具有想象力的是,借助于网络,这枚复活的大脑具备了超级强大的

6、学习能力,并充分利用了分布模式实现了复制。在超级大脑可控的范围内,每一个活生生的人都成为了傀儡,也可以说死去的主人公突然出现在了你的周围。  如果说吕克贝松的想象力更加质朴、纯粹的话,瓦利菲斯特的想象力更具有现实意义:分布式计算、物联网、神经网络科学,当下硅谷公司在玩儿的那一套在本片中都有展现,而且更加符合上文所说的人机结合新物种的假说。  《超体》和《超验骇客》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大脑决定论。哈佛大学的认知神经科学家豪瑟写过一篇很有名的文章《替换大脑》。他在开篇就提出了一个很有趣的假设:帕金森症患者换了猪的脑子之后,会不会立刻从轮椅上蹦起来打高尔夫球呢?  上个世纪60年代,社会

7、心理学家米尔格拉姆做了著名的恒河猴实验。科学家通过电击恒河猴的头部,实现对猴子的控制。当他们以为实验成功之后,就命令这只猴子去电击另一只猴子。结果出人意料,猴子拒绝了命令。  人们就纷纷猜测:猴子具有同情心;猴子很狡猾,怕被报复等等。可是不管怎么样,都指向了一个结果:动物的反应跟环境有很大关系。之所以说新物种必然是人机合一,而不是完全的机器人取代人类,就在于单纯的大脑替代学说忽略了身体的作用和环境的作用。记得貌似雷军信奉人是环境的孩子。除非我们在模拟自然的路上可以实现极大跨越,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