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卓然先生生平事迹简介

王卓然先生生平事迹简介

ID:23950680

大小:17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1

王卓然先生生平事迹简介_第1页
王卓然先生生平事迹简介_第2页
王卓然先生生平事迹简介_第3页
资源描述:

《王卓然先生生平事迹简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王卓然先生生平事迹简介1893年5月24日,王卓然先生出生在辽宁省抚顺市城区莲岛湾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11年,他考入奉天两级师范。其间他参加了青年基督教会,先后结识了张学良、阎宝航、杜重远、卢广绩等东北进步人士并成为挚友。1919年秋,王卓然考入北平师范大学,两年后,毕业返回奉天任省教育厅视学。1923年秋,他获官费到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留学深造。期间,王卓然为了使美国人民广泛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现状,他准备了介绍中国历史和日本侵华罪行的讲稿于假期在美国讲演,足迹遍及美国各地。1928年8月,王卓然

2、回到奉天,刚主政的张学良聘他任东北大学教授、东三省保安总司令部咨议兼作自己子女的家庭教师。自此,王卓然逐渐成为张学良的得力助手,核心幕僚和文胆。“九一八事变”时,王卓然陪伴张学良在北平治病。9月27日,他与流亡进关的东北爱国人士高崇民、阎宝航、卢广绩等在北平成立了“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被选为执行主任委员。救国会得到张学良的暗中支持,在东北民众抗日斗争中起到了重要的组织领导作用。救国会派车向忱、高鹏等人负责与东北抗日义勇军的联络,有力地指导了义勇军的对敌斗争。救国会成立不久,王卓然提议创办《覆巢》报(该

3、报后改为《东方快报》),他被任命为社长。该报以揭露日本军国主义侵华罪行、抨击国民党当局不抵抗政策、反映东北人民的意愿为主旨。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王卓然与东北抗日救亡总会的领导人相继到了重庆,他被选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他站在抗日的立场上,呼吁国共合作,团结抗日,释放张学良将军。王卓然的提案得到了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等共产党参政员的支持。6月20日,“东北救亡总会”在北平白塔寺东北大学成立。“东总”实际上是在中国共产党,特别是周恩来同志关怀、领导下,在抗日救亡的旗帜下,吸收各个方面的代表人物和形形

4、色色的东北流亡同胞的团体,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10月16日在南京改组,把执行委员会改为主席团制,周恩来特别安排,吸收王化一、王卓然等东北著名人士为主席团成员,他们与高崇民、杜重远、阎宝航、车向忱、卢广绩一起,并称为“东北救亡七杰”。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欲发动内战,王卓然参加了由在渝的东北名流宁武、阎宝航等人成立的“东北政治建设协会”,呼吁停止内战、和平建设中国。他与阎宝航等人还常去曾家岩50号向周恩来请教。1946年5月4日,王卓然与许德珩等科技、文化界知名人士发起

5、成立了“九三学社”,成为九三学社早期领导成员之一,为和平民主的实现作进一步的努力。1946年夏,内战终于爆发,王卓然见和平无望到日本从事贸易。新中国成立后,他捎信给周总理,请求回国工作。1951年5月,他历经磨难,毅然回到祖国的怀抱。王卓然回国后,用自己的大部分积蓄在京、津两市创办两所少年儿童科学教育馆和3所幼儿园,从事科普活动。1955年,周恩来总理亲自安排他到国务院参事室任参事,从事文字改革和科普工作。1956年,根据“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王卓然、张知行、范朴斋、李一平、陈修和、张志和、安若

6、定、左宗纶、章友江、廖华、李仲公、余遂辛、李奇中、林志钧、胡公冕、舒宗鎏、万保邦、徐行之等18位国务院参事联名向周恩来总理汇报工作,直言中共的统战工作有偏差:“我们的意见是:切实检查统战工作的作风,纠正偏差;同非党人士接触应方式多样,深入实际,个别访问谈心容易听到尽情尽意的真话,而不是在台面上的‘官腔’;多在行动及事实上予人以鼓舞以开新风;真正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多听意见,有错认错。”报告希望及时解决这些问题,以消除有关人士的疑虑。这便是当时著名的“十八参事上书”。根据国务院参事们的意见,党中央和国务院

7、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检查党的内外关系,国务院也开始着手提高参事的政治、生活待遇。国务院全体会议开会时允许参事室派三位代表列席会议,允许国务院参事列席政协全国委员会全体会议,允许国务院参事轮流参加政府举办的一些大型招待宴会等等。当年国庆节,全体参事还应邀登上了天安门,与毛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起参加了国庆观礼。文革时期,受到"四人帮"泡制的"东北帮叛党投敌反革命集团案"的牵连而入秦城监狱5年。于1975年1月31日在北京含冤病故,终年82岁。粉碎四人帮后,王卓然得到平反昭雪,并在八宝山举行了追悼会。作家

8、骆宾基在纪念他的书《王卓然史料集》中作了“爱国精神永存”的题词。这是对王卓然一生的高度评价。王卓然一直思念故乡,在京任职时,经常为故乡捐资寄物,“文大”身陷囹圄时也不忘故土。临终遗言,让子女为故乡建一个图书馆。死后,他的骨灰一半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一半送回故乡安葬。1995年,王卓然的子女按照王卓然生前遗愿,他们与市、区有关部门共同出资,在村东山修建了王卓然墓,墓碑由张学良将军亲笔所题,这是世上唯一一处有张学良题碑的墓地。1997年,王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