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缺乏的是公共意识,还是自我意识?-第1

中国人缺乏的是公共意识,还是自我意识?-第1

ID:23939853

大小:4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1

中国人缺乏的是公共意识,还是自我意识?-第1_第1页
中国人缺乏的是公共意识,还是自我意识?-第1_第2页
中国人缺乏的是公共意识,还是自我意识?-第1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国人缺乏的是公共意识,还是自我意识?-第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人缺乏的是公共意识,还是自我意识?

2、第1内容加载中... (按:有人说我这篇文章写得太浅了,我说,我特别想说的不过是本文最后一句话)  北京地铁里,日复一日地出演着有中国特色的场景:不少人买票时越过别人直接抢到窗口前,为自己争得若干秒钟提前量,好像他们是最珍视时间的人;不等到下车人出车门,人们便一窝蜂地向车内挤去,可能是为抢个座位;坐下后,为尽量舒服些,好多人又翘起了二郎腿,或者岔开腿,把脚上的脏鞋伸得老远,无视附近的乘客,大概觉得这种大模大样的姿势很有“派”……。在我国的社会生活中,类似的事情还多。例如,在公共场

3、合中旁若无人,大声喧哗,讲着粗话,或满不在乎地挡在拥挤的公众交通要道上;骑着自行车在人行道上横冲直撞;行人绿灯亮时右转弯车辆照样冲挤行人;有的服务人员对顾客吆喝;有些穿制服的人则随意对老百姓推推搡搡……  看来,我国很多人尚不明白何谓“公共意识”,因为他们在公众场合下仍然只看重“自我”,并强烈地去表现“自我”。尽管这种目无他人的“自我”表现,会使其丢失另一种更深层的“自我”----他人对自己的尊重。如果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喜爱自己的“自我”,那有什么可“爽”的呢?但有人会撇着嘴角说:“咱中国人就这样,怎么啦!”  这种社会

4、场景,当然,应当是中国特有的,起码在我访问美国、日本时没有见到。就是在香港特别行政区,也没有见到。台湾地区怎么样,我就不知道了。至于前苏联和东欧的“公共意识”的情形,没有亲见,不知究竟,据说现在大家也都在疯狂追逐“个人私利”了,早就抛弃了“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精神,但不知道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的“自我”是否也在上述这种“浅层次”强烈地表现出来。反正这种无视他人和公众环境的举动,若发生在美国,是很丢人现眼的,会让周围的人认为这家伙没有受好教育,投以鄙视的目光。公众的目光也很厉害,众目睽睽,其实自有威力,不然不会留下这个成语

5、。但现在我们中国今非昔比,不少人只管“自我”,根本不在乎他人怎么看自己。在西方,尊重和不妨害他人,对他人有礼貌,公众场合中遵守公德,人们对此非常注重。这是一种“公共意识”,也属于“社会道德”。西方的孩子们,通常从小就受到这种良好的“公德”教育,它首先来自家庭,然后来自学校,最后是来自社会。  但其实,在我国,并非从来缺少礼数。我们中国也曾经是一个“礼仪之邦”。二千多年前,孔子就挺喜欢讲“礼”。彬彬有礼,被认为有儒雅风范,受到社会推崇。中文虽然没有日语那般繁杂的“敬语”,但老北京逢人也爱讲个“您呐”,表示礼貌,并非为了巴

6、结。除北京话,很多中国方言中,都有“你”字的敬称。上海话中“你”一概称“侬”,不知是否受英文影响。俄语法语中有“您”“你”之区别,英语中没有,是否源于平等意识?我不知道。但在英美人嘴上,“谢谢”和“你好”之类的礼貌词汇,整日价几乎连绵不断,弥补了没有“您”字的不便。在“文革”以前,我们中国的孩子也曾普遍地被教育要懂礼貌,有教养,没礼貌的孩子会被人叫做“野孩子”,意思是他们缺乏应有的、良好的家庭教育。那时,常常会有大人对小年龄子女说:“别像个野孩子!”那个年代,如果某位儿童被人说他“没教养!没家教!”那是很强烈的指责。“

7、没家教”,甚至已经演化为一句咒骂,使受到指责的孩子与家长因此气愤不已,后者也可能会以“你才没家教呐”这样的话语反唇相讥,严重时甚至会动手打起架来。这个现象,表明了“礼貌”和“家教”在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中的份量。  后来,岁月沧桑,往事悠悠,事情发生了很大变化,就像古代人遗留下来的“老北京”几乎不见了一样,现在“没家教”这个吵架用语也已经完全消失了。其原因可能首先来自“文化大革命”,因为那时“文”化被大大革了一命,青少年们被要求“要武”,刘少奇的书被批为“黑《修养》”,遭到领袖和人民唾弃。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能那么文质彬

8、彬,不能那样温良恭俭让,这样的教导满天飞,在人们不知不觉中飞到了心灵深处。于是,在“斗批改”运动中,好勇斗狠,摧残别人,作为社会“主流意识”逐渐流行开来,“家教”抵挡不住“社会教”,一代青少年遂不自觉地开始走向“流氓化”。后来,到80年代,人们的主流社会意识又一次发生深刻改变。广大人群的追求,一改旧貌,由追求“革命”、追求“理想”、追求“人类的前途”这样较渺茫遥远的目标,转而为追求眼面前的、实惠的个人“发财”了。当“致富”至上的时候,“没家教”就更不能再充当一句骂人用语了。因为随着“发财”的社会意识弥漫全社会之后,“家

9、教”的内容已自然而然随之改变。很自然,现在我国众多父母首先不是教育孩子要有教养、有礼貌、有同情心、热心助人或者起码不妨害他人,而是首先教育孩子在商品社会中“不要吃亏”!这个新“家教”也有道理,否则,在一个如此有“竞争性”的社会中,孩子将来怎么能“发财”、又怎么能够在你争我夺的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致富光荣”呢?至于孩子们自己?自然,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