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936483
大小:61.1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1
《森林病虫害的控制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森林病虫害的控制措施李玉梅1李海山2(1、牡丹江市林业局,黑龙江牡丹江1570112、林口县林业局病防站,黑龙江林U157600)摘要:森林病虫害每年给我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十亿元,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更是难以估量。由于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局限性,过去人们在控制森林病虫灾害的过程中,总存在着被动抗灾的思想意识,往往在森林病虫害暴发成灾后,再筹集巨额资金救灾。《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中提出了“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综合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与森林病虫害发生发展相关的诸方面因素,但其核心内容还是落实在“预防”上,怎样预防灾害?除了营造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提高林分的自控能力外
2、,从森防理论角度来看,是要在森林病虫害的增殖初期就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防御大灾形成。要达到预防灾害的目的,认真做好森林病虫害的监测预报工作是关键,只有及时、准确地掌握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动态,才能适时做岀正确的防治决策,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达到治早、治小的目的。关键词:森林病虫害;监测;控制;措施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不断增加,防治难度大。随着人工造林面积的增加,特别是单一树种纯林的增加,病虫危害加剧。成灾病虫种类增多,危害损失严重。目前,全省发生严重能够成灾的病虫已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35种增加到50种左右,其中有些是由外地陆续传入的,有的是我省从未发现过的。过去就危害比较重的松毛虫、杨
3、扇舟蛾、天牛(类)等至今未得到较好的控制,有的在局部地区年年发生,甚至造成严重损失。全省每年因林木病虫害造成木材减产七十多万立方米,直接经济损失达2亿多元,对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1制约森林病虫害防治的主要因素一是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基础薄弱,奋的地方还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虫情并发布预报和指导防治。二是科技力量不足,防治手段落后。新技术研究和现有科研成果推广力度不够,在防治吋因人面积喷洒化学农药导致病虫抗药性增强、污染环境、杀伤天敌形成恶性循环,生物防治因技术和资金所限还没奋推广开。三是林业内部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各个生产环节之间严重脱节,造林的只管造,育苗的只管育,
4、引种的只管引,冇些地方其至搞造林规划设计也不认真考虑病虫害防治,预防机制差,使病虫害防治工作长期处于被动局面。四是检疫工作不到位,相当一些产地检疫跟不上,加上缺乏检疫检查站,调运检疫严重失控,控制危险性病虫害传播不力。五是防治经费短缺,整体抗灾减灾能力低下,具体表现是基础设施不足,缺乏必要的测报、防治、检疫仪器设备和交通通讯工具等,病虫害的防治率低(病虫害防治率最高年份2000年也仅达到73%),先进适用防治技术的研究与推广跟不上。2控制森林病虫害的有效措施2.1加强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预测预报是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础。各地必须坚持把病虫害的调查监测工作放在首位,对辖区内的全部森
5、林资源进行病虫害调查监测,要以全面、及吋、准确地掌握森林病虫害动态作为基本S标,确定专人、固定地块、明确对象、指定方法、定吋调查,做到及吋发现、及时除治,坚决避免平时不调查,等到发现己是严重危害的局面。把握好监测预报的时间有两个作用:一是直接影响测报的准确性。按照森林病虫的生长发育规律,要在一定的时间区域和适宜的自然条件下,才表现出可视症状或前兆特征。如黄脊竹蝗产卵地调查,可行的吋间区间在9月至次年5月,而在每年的10月左右于竹林中查找竹下盘枝条受害严重、地上可见到竹蝗尸骸(如头壳、前胸背板、足后腿节等)的地段进行调查,则可以大大提高调查的准确性和效率。过早这些特征尚未出现或不显著,而过
6、晚这些特征又可能自然消失,使之难以分辨。二是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冇很强的吋效性,尤其是暴发性害虫,如松毛虫、竹缕舟蛾等,如果不能根据准确的调查和在当地的发生规律及吋发出预报,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在较短的吋间内就能造成大面积的灾害。因此,掌握病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当地的发生发展规律,适吋进行病虫情调查是做好测报的关键。2.2加大森防科技含量,改进防治手段森防工作离不开科技的支撑。针对我省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上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保护的需要不相适应的现状,防治手段急需大力改进。一是坚持搞生态林业。在保护好现有林的基础上,造林要坚持适地适树,采用良种壮苗,营造混交林,实行工程造林和集约经营等林业措施
7、,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贯穿于林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全过程),加强早期预防技术的研宄和应用,增强林分自然抵御病虫害的能力,走出一条林业生产与病虫害防治协调发展的路子。二是认真遵守国家有关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规定,逐步禁止使用甲胺磷、水胺硫磷、对硫磷、久效磷、氧化乐果、福美砷、林丹、三氯杀螨醇、甲拌磷、乙拌磷、杀虫脒、除草醚、草枯醚等剧毒高残留农药,大力提倡使用微生物农药(BT乳剂和病毒等)、仿生农药(火幼脲)、动物源农药(昆虫信息素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