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国矿大cum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矿大cumt.freel的矿井将不断增加。由此可见,深部矿井的开采技术既是当前一些矿井面临的问题,也是我国煤炭工业长远发展需要十分重视和研究解决的问题。巷道围岩变形规律和巷道支护理论是巷道支护选择与设计的基础和关键之一,主要解答不同类型巷道支护(加固)的对象、围岩稳定条件、支护(加固)与围岩相互作用的机制、各种支护(加固)技术优化选择设计方法等根本性问题,其正确以否和完善以否直接关系到井巷工程的经济性、可靠性和安全性。长期以来,巷道围岩变形规律和巷道支护理论一直是巷道支护研究的一个重点。但是,由
2、于巷道岩石经历了漫长地质变化,结构极为复杂,有关巷道围岩变形规律和巷道支护理论研究也是一个难点,一直发展比较缓慢,明显落后于巷道支护技术手段的发展,以致于有人赞叹上天易,入地难。随着开采深度的进一步增加,地压越来越大,巷道支护的难度将进一步增加。因此,面向21世纪的我国煤炭工业必须继续重视研究和发展新的巷道支护理论和技术。2深部开采矿压及其控制的研究现状我国相关部门对煤矿深部开采相当重视,2001年末在北京香山召开了以“深部高应力下的资源开采与地下工程”为主题的香山科学会议第175次学术讨论会。许多
3、知名学者提出了对深部开采的观点:谢和平教授指出,首先表现在深部开采必然诱发出一系列工程灾害:①巷道变形速度快、巷道围岩变形范围大;巷道持续变形、流变成为深部巷道变形的主要特征;②采场矿压显现剧烈,采场失稳,易发生破坏性的冲击地压;③金属矿和煤矿相关的统计资料表明,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岩爆的发生次数及强度会随之上升,巷道中岩爆危险性增加;④瓦斯高度聚积、诱发严重的安全事故;⑤深部开采条件下,岩层温度将达到摄氏几十度的高温,作业环境恶化;⑥矿山深部开采诱发突水的几率增大,突水事故趋于严重;⑦井筒破裂加剧
4、;⑧煤自燃发火、矿井火灾及瓦斯爆炸加剧。此外,深部开采对地表环境也往往造成严重损害。3煤矿深部开采矿压显现及其规律深井巷道矿压显现的显着特点之一是巷道开挖就产生大的收敛变形量。这一特点是由深井巷道围岩处于破裂状态和深井巷道围岩有较大的破裂范围决定的。前苏联的研究表明,随开采深度加大,巷道变形量呈近似线性关系增大,从600m开始,开采深度每增加100m,巷道顶底板相对移近量平均增加10%~11%。理论分析表明,深部开采的巷道变形量随开采深度增大呈近似直线关系增大,开采深度每增加100m的巷道变形增量与
5、岩体强度有关。 4深部开采巷道支护技术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矿山压力不断增大,巷道围岩所受的压应力、剪应力超过围岩的强度极限,使围岩普遍处于破裂状态,巷道围岩的大量变形常常使支护难以承受。因此,提高围岩强度和自承力、降低岩体应力集中是深井巷道支护技术的中心任务。巷道破坏变形的基本因素:(1)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加大,地压显现越加明显,对巷道的作用力也就越大;(2)巷道处在软岩、破碎断层带等不稳定的岩层和煤层中,维护难度大;(3)上部开采的预留煤柱和残采煤柱,在岩(煤)层中形成了应力集中。上
6、述情况的存在,都不同程度的影响着巷道的支护状况。5煤矿深井开采问题处理根据对深井开采矿压显现规律及其特点的研究,初步得出了相应有效的处理方法和支护技术。5.1深部地层高应力作用机理围岩状态是巷道矿压控制的基础,巷道围岩的破坏范围是深井巷道围岩稳定性、变形量大小和支护难易程度的决定因素。巷道围岩的稳定性除了受围岩自身力学性质影响外,更主要的是受区域应力场所控制,当作用在围岩上的应力超过其所能承受的应力强度极限时,围岩就产生失稳性破坏。巷道围岩以煤层强度为最低,当外部应力作用超过煤层的屈服极限时,煤层进
7、入塑流状态,导致两帮内移和底板臌起。随着变形量加大,使上覆岩层在两帮煤体内的支点外移,顶板相对出露面积增大,改变了顶板的应力状态,使顶板下沉、离层。当顶板下沉量超过该岩层的变形极限时,顶板就开始断裂破坏,直至冒落。5.2优化巷道布置采准巷道的布置应避开煤柱集中应力、构造集中应力、采动应力的影响,选择在岩性较为稳定的岩石中。深部采区主要准备巷道应以岩巷为主或至少布置一条岩巷。随着深度的增加,回采工作面推进后煤体塑性区增加,致使区段煤柱留设宽度随之增加,为保证采区回收率,减少巷道维护,工作面回风(运输)
8、平巷宜采用无煤柱护巷的形式。巷道施工在遇到以压应力为主的褶曲、逆断层时,巷道方向尽量与褶曲轴或断层走向垂直或斜交;在遇到以拉应力为主的正断层时,巷道方向则与断层走向一致或斜交,从而达到减小矿压显现的目的。回采巷道布置的方位应使工作面离开断层推进,使采区一翼内工作面同向推进。避免巷道相向掘进和巷道近距离平行布置,减少相交巷道(或避开锐角),从而减小应力集中,减少发生冲击地压的危险性。5.3改革巷道支护形式对国内外大量深井开采矿井的研究表明,布置在中硬以下岩层中的巷道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