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930142
大小:5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11
《加减法的验算教学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加减法的验算教学反思 篇一:加减法的验算教学反思 加减法验算的教学,这节课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一、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上好一节课首先要了解教材,因为教材设计了两幅买东西的情景图:①妈妈买了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付出200元。②售货员找回给妈妈17元。买东西的过程包含了一个加法问题(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多少元?)和一个减法问题(应该找回妈妈多少钱?)。由学生提出的“找的钱不知道对不对?”提出检验计算结果的问题,引入验算的教学。 二、备课不但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了解学生。 虽然担任数学教学多
2、年,要跟上时代教育的步伐。现在的新课标、新课程、新教材要求我们更新观念,如: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学会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培养学生认真计算和验算的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通过加减法的验算,加强加减法互逆关系的认识;通过加减法的验算,渗透加法的交换律和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重点是加减法的验算;难点是加减法的验算运算方法的多样化。还要准备教具:主题图;在教学中如何照顾本班的中差生;教学过程的知识铺垫,提问、作业、知识延伸的设计都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 三、把课堂还给学生。 组织教学是相当严谨的过程,过去的教学表现在教师讲得多。
3、现在都体现在“以学生为本”、“学生是数学的主人”、,教师是要成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我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把握好教材,组织好教学,组织学生认真观察主题图。向学生提出问题:“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如果要求“一套运动服和双运动鞋一共要多少元?”。怎样列式(135+48=183元),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在183元,这一道题到底算得对不对?我们除了掌握计算法则外,还要学会验算方法,养成验算的好习惯,以便能及时地发现自己的错误,及时纠正,那么,这一道题怎样验算呢?请各小组讨论。我积极
4、到各小组了解讨论的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及时了解个别差生的学习情况,参与他们的讨论,多给他们学习机会,让他们多想、多讲、多练,发表意见的空间,最后由各小组汇报讨论的结果,让学生知道加法验算的三种方法;讲授例2的时候,同样用以上的方法进行教学,营造课堂气氛,给学生两次合作的机会,发表意见的机会,争取在40分钟取得教学成绩。 我认为这节加减法验算的教学能依时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学习机会,吸引中下生积极参与学习,小组愉快合作。但是大部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今后在教学中,要多关心他们,对他们“
5、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在教学中抓好两头带动中间,真正把教学工作落到实处。 篇二:加减法的验算教学反思 以往加减法的验算是放在加法和减法的计算中分别教学的,现在在加法验算中集中编排,为了让学生学习“终身受益”的教学,对于这部分的教学我还颇费一番心思。 就拿加法验算教学来说,根据教材主题图给出的生活情景“妈妈买了一套运动服138元和一双运动鞋48元,一共要多少钱?”怎么检验加法的计算结果,引入加法的验算教学。整个过程为了体现学生主体,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交流,由学生说出验算方法。 虽然初次接触验算
6、,但是许多学生因为有生活中检验的经验做积累,通过观察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他们很快找到验算的方法:(1)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2)用和减一个加数,看看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加数。由于是学生的自主发现。自我总结,学生们很快掌握验算方法,并很快理解了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在减法的验算教学中我也是采取如此的方法,并且比较两种验算方法的不同。课后我自认为非常成功,孩子们真正将加减法的检验方法学到家了,但是从课后反馈看,班级出现了明显的两级分化,部分孩子加法和减法的验算方法不仅多,而且说得很清楚;(..)还有一部分学生两种验算混乱不清,乱做一气。当
7、时我在想,如果只是为了考试,我加法和减法都只教一种最简单的验算方法多好,学生做题的正确率保证比现在要好。可是新课标提出数学教学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简单的知识点,而是要让学生知道数学思维与方法,理解数学各种运算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真正融会贯通。 因此对于那部分混乱不清的学生,我要通过其他教学手段,给时间让他们充分理解,我相信只要我始终抱着让学生学习终身受益的数学的信念,学不好数学的学生一定会越来越少。 篇三:加减法的验算教学反思 先出示有联系的两幅情景图,让学生看图提出问题并自己计算。然后出示孩子的问题,组织学生
8、讨论怎样解决孩子提出的问题“找的钱对不对”,也就是要加查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引出课题。这样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收集信息,提出问题,有主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怎样检验加法的计算结果”,教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