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926123
大小:69.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11
《市区质量名企工作意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市区质量名企工作意见文章导读:我区质量工作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扩内需、调结构、稳增长促和谐这一大局,以区政府加快“六区”建设为契机,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细化措施,狠抓落实,加大工作力度,由质监分局牵头,各相关部门...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质量兴省战略的意见》[陕政发(XX)54号]精神,按照《市“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中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实施品牌战略”的要求和市政府《关于实施名牌战略的若干意见》及《市区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质量兴区战略的意见》的既定目标,结合我区实际,现就XX年“质量兴区、名
2、牌兴企”工作安排如下:一、指导思想XX年“质量兴区、名牌兴企”工作,要以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质量和安全年”活动,以市场为导向,以政策为引领,以服务为支撑,深刻把握世界科技发展和产业调整趋势;坚持政府领导,部门协作、企业为主、社会参与的工作原则,加强标准和计量基础工作,不断增强质量工作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有效性,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向的质量工作机制,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全面提升我区质量总体水平,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二、工作目标和任务1、新创名牌产品企业1-2户,发挥名牌企业在全区工业经济发展中的示范引
3、领作用。2、培育、预储名牌企业2-3户,增强名牌争创后劲。3、新创中国驰名商标或省著名商标1-2户。4、创建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1-2户。5、完成无公害产品产地认证1-2户。6、完成绿色环保标志产品认证1-2户。7、科技创新申报专利产品1-2户。三、工作措施我区质量工作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扩内需、调结构、稳增长促和谐这一大局,以区政府加快“六区”建设为契机,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细化措施,狠抓落实,加大工作力度,由质监分局牵头,各相关部门、单位积极配合,做好以下工作:(一)大力实施名牌发展战略。各镇(街)和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
4、省名牌产品认定办法》(省人民政府令第39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实施名牌战略的意见》(陕政发(n)69号)精神,进一步加大对工业产品名牌、农产品名牌地理标志产品的培育、扶持与宣传力度,争创省质量管理奖。着力打造育才玻璃、北方动力、秦川格兰德等区域性品牌,不断提高知名企业和知名产品的质量效益,鼓励企业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向名牌企业聚集,加强名牌产品企业、驰名商标企业和流通企业的合作,促进名牌产品的销售,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企业集团和产业集群。(二)着力提升
5、标准化工作水平。紧紧围绕现代农业、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提升与发展,大力推进实施标准化战略。以绿色经济为前提,以促进自主创新、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和农产品、食品安全为重点,健全我区科学、规范的标准体系。引导野寺淀粉等一村一品产业,走专业合作、帮助标准化生产的道路、探索协会(公司)+农户的现代企业运营模式。帮助中小企业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参与制(修)订国际、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确认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专利及时转化为标准,不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三)建立大质量工作机制,提升
6、整体质量水平。协调组建全区质量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质量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落实质量宏观管理职能,建立全区质量状况分析制度,撰写涵盖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的全面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呈送给政府决策参考。建立质监部门、司法机关、行政主管部门、工会、共青团、社会团体等单位为主体的协作联动,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建立统一的企业质量档案、产品质量记录网、质量违法企业“黑名单”制度,开展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形成全社会关注质量、参与监督的良好氛围,推动质量工作的顺利开(四)加大质量监督力度,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围绕行业性、区域性产品质量问题,继续深入开
7、展食品、农资、建材、节能减排、“家电下乡”等专项治理和专项执法检查,严厉惩处无证生产行为和质量失信行为,不断提高服务经济发展的有效性;加强对突发性质量问题和重大质量安全隐患问题的前瞻性研究;强化质量安全预警意识,提高处置质量案件的预见性和针对性;积极开展对啤酒、淀粉、粉丝、食醋、糕点、饮料等产品的专项监督抽查力度;加强对建材、化工、几点、轻工类产品定期监督抽查工作,提高我区产品的合格率。四、职责分工(1)区质监分局要积极履行“质量兴区、名牌兴企”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责,发挥参谋助手作用。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质量工作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加快建立产品质量安
8、全监管长效机制,加强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加大监管力度。按照产品全登记、标准全备案、检验全记录的工作要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