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920719
大小:101.19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11
《液化石油气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液化石油气化学品英文名称:Liquefiedpetroleumges;Comressedpetroleumgas企业名称:×××××地址:×××××邮编:×××××电子邮件地址:×××××电话号码:×××××传真号码:×××××企业应急电话:×××××技术说明书编码:×××××生效日期:2011年8月1日国家应急电话:化学品用途:推荐用途:燃料、化工原料限制用途:无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2.1类易燃气体危险极易燃气体侵入途径:吸入健康危害:本品有麻醉作用。急性中毒:有头晕、头痛、兴奋或嗜睡、恶心、呕吐、脉缓等;重症
2、者可突然倒下,尿失禁,意识丧失,甚至呼吸停止。可致皮肤冻伤。9慢性影响:长期接触低浓度者,可出现头痛、头晕、睡眠不佳、易疲劳、情绪不稳以及神经功能紊乱等。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燃爆危险:极易燃,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应急综述:人员接触应按第四部分——急救措施有关步骤进行处置。如泄漏,人员应立即撤离危险区。切断气源,如果气流不能切断,允许气体燃烧。处理易燃泄漏物时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器具,移走所有火源。确保适当通风,以去除蒸气。消防员应穿戴完整的防护服,包括自持式呼吸装置。火灾时,应使用干粉、泡沫、二氧化碳灭火。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纯品□混合物■化学品
3、名称:石油气【液化的】通用名称:液化石油气有害物成分浓度CASNo.丙烷、丙烯、丁烷、丁烯100%68476-85-7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主要症状:直接接触液态,可致皮肤冻伤。急救措施:若有冻伤,就医治疗。眼睛接触:无资料。吸入:主要症状:直接吸入,有头晕、头痛、兴奋或嗜睡、恶心、呕吐、脉缓等症状;重症者可突然倒下,尿失禁,意识丧失,甚至呼吸停止。9健康影响:长期接触低浓度者,可出现头痛、头晕、睡眠不佳、易疲劳、情绪不稳以及神经功能紊乱等。急救措施: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吸呼困难时给输氧。如呼吸及心跳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无资料。第五部分消防
4、措施特别危险特性:极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强烈的化学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灭火方法及灭火剂: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灭火时尽量切断泄漏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灭火时消防人员必须在安全距离以外或有防护措施处操作。消防人员应穿戴全身防护服,佩戴空气呼吸器。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作业人员防护措施:建
5、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寒服。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避免直接接触。防护装备:化学防护眼镜,防静电工作服,一般作业防护手套,正压式呼吸器,防寒服应急处置程序:9(1)建立警戒区。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2)切断火源。消除所有火种,进入危险区前用水枪将地面喷湿,以防止摩擦、撞击产生火花,作业时设备应确保接地。(3)控制泄漏源。立即进行堵漏或翻转容器,避免液体漏出。如管道破裂,可用木楔子、堵漏器堵漏或卡箍法堵漏,随后用高标号速冻水泥覆盖法暂时封堵。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
6、式呼吸器,穿防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4)导流泄压。若各流程管线完好,可通过出液管线、排污管线,将液化烃导入紧急事故罐,或采用注水升浮法,将罐内界位抬高环境保护措施:现场监测环境气体浓度,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物或泄漏源,防止泄漏物向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防止发生次生危害的预防措施:消除所有火种。控制蒸气云,可以用蒸汽气皮龙对准泄漏点送气,用来冲散可燃气体;用中倍数泡沫或干粉覆盖泄漏的液相,减少液化气蒸发,用喷雾水(或强制通风)转移蒸汽云飘逸的方向,使其在安全地方扩散掉。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物或泄漏源,防止泄漏物向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
7、性空间扩散。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处置注意事项9: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穿防静电工作服。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卤素接触。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