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公私理念与治国理政

儒家公私理念与治国理政

ID:23919521

大小:53.80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8-11-11

儒家公私理念与治国理政_第1页
儒家公私理念与治国理政_第2页
儒家公私理念与治国理政_第3页
儒家公私理念与治国理政_第4页
儒家公私理念与治国理政_第5页
资源描述:

《儒家公私理念与治国理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儒家公私理念与治国理政摘要:儒家公私之辨的一项重要内涵是“合私成公”,其实质是藏富于民,与之相关联的义利之辨旨在说明义对利的规范功能以及反对官府专利,而非通常所理解的以公利否定私利。儒家明分公私领域,尤其强调义对公共领域的规范功能,其道德体系亦包含有丰厚的社会性公德资源。儒家的公私理念经由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对于当今的治国理政能够产生积极意义。关键词:儒家、公私、义利、公德、治国理政中图分类号:B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54X(2016)09-0064-06面临儒家近十年来的强势复兴,有学者提出“儒学禁入公共领域”的发难。并且在社会上有不小的影响,

2、这背后的理据大概是认为,在当今时代,儒学复兴的意义只能局限在私人领域(比如修身与齐家)。本文围绕公私关系问题,辨正儒家的公私理念,并试图证明,经由转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这一理论对于当代治国理政仍然具有积极意义。一、纠正公私关系。实现藏富于民传统“公私”之辨的内涵多种多样。先秦时期注重的是为政者个人品质公正无私;宋明时期注重的是个人心性修养的超功利境界。明清之际儒家的“公私”之辨,不再聚焦于主体的德性(无论是为政主体还是道德主体),而是注重辨明天下一个体、君一民、群一己等之间的本体论关系及其相应的权益关系,其目的是为了阐明“公”的实质在于个体私利的普遍实现,其所表达的理

3、念是“合私成公”。顾炎武“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和黄宗羲“人人之独得即公也”两个命题,非常明确地表达了这一理念,即个体是最根本的存在,所谓“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天下”不过是所有个体的集合;所谓“群”也是众多“己”的集合。而“民”也是由一个个鲜活的个人组成。立君的目标是实现万民的利益,亦即每一个个体利益的普遍实现。“合私成公”的理念说到底就是藏富于民。儒家一再强调。真正的国家富强是藏富于民。比如,鲁国遇上饥荒年,鲁哀公想提高赋税,以解决财政不足的问题,但是,孔子弟子有若不仅反对提高赋税,反而主张减轻赋税,其理由是:“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论语

4、?颜渊》)荀子亦说:“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荀子?富国》)百姓富足了,政府和国家自然富足•,百姓不富足,国家不可能富足;反过来说,政府和国家富足,百姓却未必富足。如何实现合私成公和藏富于民,儒家也有一些具体的主张。举其要,大概有以下几点:其一,公家资源,公而共之。公家的资源应该开放给所有人,这就要求废除官府专利和以政治权力为依托的垄断。孟子最早提出反垄断的观念:“古之为市也,以其所有易其所无者,有司者治之耳。有贱丈夫焉,必求龙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人皆以为贱。”(《孟子?公孙丑下》)孟子认为既然人人皆欲求富贵,那么垄断富贵的行为显然就是可耻的。反观当代社会

5、,一些机构依托政治权力垄断事关国计民生的高利润行业,所造成的恶劣影响己远非孟子所谓“贱丈夫”占据交易市场高点、左右观望而牟利的可耻行径所能比拟的O因此,今日中国改革,欲保障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和良序社会,必须解决好垄断问题。其二,公家或政府应为市、农、工、商的生存和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和社会环境。如孟子所言:“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孟子?梁惠王上》)其三,轻赋薄敛。这是儒家的一贯主张,儒家所推崇的三代之治皆行十一税:“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孟子?滕文公上》)这

6、自然也是儒家的理想税率。至于现代社会的税率多少合理,这需要专家调研论证,但总体目标应当以有利于维护和推动市场发育为标准。其四,对于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应有基本的社会保障,使得“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礼记?礼运》)。其五,破除凡公家之利必为善,凡个人私利必为恶的误解,鼓励人们追求合理的个人利益。人们往往把儒家“义利”之辨理解为“公私”之辨,把“义”等同于公利,把“利”等同于私利,如此一来,“义利”之辨的内涵就变成赞成公利,反对私利。然而,这完全是误解,因为“义”是对任何利益(不管是公利还是私利)活动的价值规范和价值判断,换言之,公利未必完全舍义,私利亦

7、未必完全不义。利之善恶与否关键得看它是否符合道义。实际上,儒家对合理的个人利益一再表示肯定,孔子就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论语?述而》)总而言之,儒家认为,民无恒产则无恒心。民无恒产,小则偷鸡摸狗,危害乡里邻党;进而为非作歹,作奸犯科;大则铤而走险,仇视和报复社会。甚至走上暴动之路。因此,缓和社会躁动和不满情绪,降低犯罪率和解决社会动荡的根本途径在于制民恒产,藏富于民,这不仅是儒家理念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二、重提义利之辨,禁止官府专利与“公私”之辨相关的是“义利”之辨,儒家“义利”之辨。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