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906373
大小:5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1
《社会效用中的乘数效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社会效用中的乘数效应
2、第1 记得有一篇文章《阳光灿烂每一天》①,描述了这么一件事:与其朋友弗兰西斯下了计程车后,付钱时,弗兰西斯忽然对那位开计程车的黑人小伙子说道:“谢谢你,兄弟,做你的车舒适极了。”那位黑人小伙子听了非常高兴,“是吗?谢谢您,先生,原上帝保佑您。”随即,弗兰西斯还送给黑人司机一块不干胶衣饰。对其朋友的举止颇为不解,费兰西斯解释说:“我想让纽约多点人情味儿,如果有可能,我想让世界每一天都阳光灿烂!”朋友,您或许会对这位老兄的想法嗤之以鼻。“全世界每一天都阳光灿烂,”可能吗?这不是痴人做
3、梦?的确,这位老兄的口气是大了点,但是,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您先读完下面这则故事:《踢猫》②,或许您会对您原本看法有所改变。某公司董事长为了重整公司一切事务,许诺自己将早到晚回。事出突然,有一次,他看报看得太入迷以至忘了时间,为了不迟到,他在公路上超速驾驶,结果被警察开了罚单,最后还是误了时间。这位老董愤怒之极,回到办公室时,为了转移别人的主意,他将销售经理叫到办公室训斥一番。销售经理挨训之后,气急败坏地走出老董办公室,将秘书叫到自己的办公室并对他挑剔一番。秘书无缘无故被人挑剔,自然是一肚子气,就故
4、意找接线员的茬。接线员无可奈何垂头丧气何地回到家,对着自己的儿子大发雷霆。儿子莫名其妙地被父亲痛斥之后,也很恼火,便将自己家里的猫狠狠地踢了一脚。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如果避开影响程度不谈,仅上述两件事情在现实生活中是完全有可能发生的。下面,我们就来分析这种事情发生后对整个社会效用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以及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大。经济学中有一个乘数模型,可以用来分析上述事例。那么什么是乘数模型(Multipliermodel)?它是一个用来解释短期产出水平如何被决定的宏观经济学的理论范畴③。尽管如此,乘数模型
5、的作用并不仅限于其定义,它可以用于分析任何具有同性质的事情。为了便于分析,现在假设存在一种个人效用边际传递倾向(MarginalPropensitytoPassofPersonalUtility).并将其定义为:某一个人在某一特定场合获得某一定量的效用(U)后,其所愿意传出的效用(Up)与其所获之比。用MPPPU表示。依其定义用公式表示如下:MPPPU=Up/U很明显,MPPPU是一个大小取决于Up、U的量,值得注意的是MPPPU并不一定总是小于1大于0,它也有可能大于1或小于0(因为某人所传出的效用
6、的大小,并不取决于他自己,而取决于所获之人对它的评价)。由于以上原因,个人效用边际传递倾向千差万别,很难分析出一个结果。因此,为了使我们的分析更简洁明了,再抽象出一种社会效用边际传递倾向(MarginalPropensitytoPassofSocietalUtility),并将其定义为:社会上任意一个人无论在任何场合获得任意量的效用后,都能够按某一特定比例将其所获得的一部分效用(UP’)传出,这个比例就称之为社会效用边际传递倾向。用MPPSU表示,计算公式如下:MPPSU=UP’/U’(这里UP’是大
7、小取决于MPPSU和U’的一个量,即如果MPPSU为一固定常量,则UP’与U’成正比例关系。)以下分三种情况讨论:一、0<MPPSU<1;二、MPPSU≥1;三、MPPSU<0。取上文第一个事例作为研究对象,当0<MPPSU<1时,不妨设MPPSU=a(0<a<1)。假定黑人司机从弗兰西斯那里获得的效用量为U,那么他将按社会效用边际传递倾向,将一部分效用(aU)传递给他的下一位乘客。该乘客又将一部分效用(a(aU))传递给与他接触过的另外一个人……如此一直持续下去。最后,我们加总这个过程中产生的所有效
8、用:U总=U+aU+a2U+……+anU(n→∞)得:U总=U/(1-a)如果取a=0.8,则U总=5U,这就是上文所提到的乘数效应。其中“1/(1-a)”就称之为乘数,它可以使一个人行为产生的影响成倍地扩增。再分析第二种情况,当MPPSU≥1时,很明显弗兰西斯给出的效用将得到无限倍地扩大。因为要求总效用的话,我们只需简单地将MPPSU乘以U,即:U总=MPPSU×U依据以上分析,我们的朋友弗兰西斯让“全世界每一天都阳光灿烂”的愿望可不可能实现呢?我想我不说读者也应该知道答案了吧!最后,分析当MPPS
9、U<0时的情况。“MPPSU<0”即意味着传出的效用是负的,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可以简单地人定它为消极的或负面的效用。如果是这样的话,以上文第二个事例作为对象分析,利用前面得到的理论,将U用-U代入,可以很清楚地知道这种消极或负面的效用也将由于乘数效应而成倍地扩增:-U总=-U/(1-a)从而产生了所谓的“踢猫效应”。“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古人尚且明白这个道理,更何况今人呢?其实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知识长久以来被人忽略罢了。如果全世界每一个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