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眼电站坝址区岩溶发育特点及勘探方法初探

陇眼电站坝址区岩溶发育特点及勘探方法初探

ID:23890781

大小:56.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11

陇眼电站坝址区岩溶发育特点及勘探方法初探_第1页
陇眼电站坝址区岩溶发育特点及勘探方法初探_第2页
陇眼电站坝址区岩溶发育特点及勘探方法初探_第3页
陇眼电站坝址区岩溶发育特点及勘探方法初探_第4页
陇眼电站坝址区岩溶发育特点及勘探方法初探_第5页
资源描述:

《陇眼电站坝址区岩溶发育特点及勘探方法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陇眼电站坝址区岩溶发育特点及勘探方法初探摘要:通过广西大化县陇眼电站坝址区地质钻探成果,分析该地区岩溶发育特点,并参照类似工程的经验,探讨岩溶地区地质勘探应采用何种手段提高勘察精度。关键词:陇眼电站岩溶地质测绘钻探高密度电法联合剖面法1工程概况陇眼电站位于大化县贡川乡陇眼村附近的平治河下游河段,距大化县城约32km,从大化县城至贡川乡为三级公路,贡川乡至陇眼村为简易公路,该电站利用原有水轮泵站坝址,改建为低水头径流式发电厂。坝址控制集雨面积1306km2,中心坐标东经107°42′,北纬23°43′。县电网供电线路距坝址最近为3.0km。平治河为红水河一级支流,发源于平果县的海城、同老乡一

2、带,西东流向。流域面积1306km2,河流长63km,干流坡降2‰,多年平均径流量24.2m3/s,大化县境内河长仅4km。平治河在工程区呈明流和伏流交替出现状态。坝址上游1.2km,河水从多个岩溶通道汇流入坝区上陇眼村前,坝址下游650m水流又穿入地下溶洞,并于下游2.3km汇入红水河,汇合洞口距大化电厂坝址右岸上游30km。陇眼电站坝址上游来水洪水期受岩溶通道过流限制,正常过流不受影响。下游与红水河连通的排泄通道,经调查和勘察,尚未发现有滞洪的迹象。大化县陇眼电站主要建筑物由大坝及河床式厂房组成,设计坝型为砼重力坝,长50m,堰顶高程173.4m,最大坝高21m,水库回水高程177.4

3、m,总库容约89万m3,拟装机容量为3×630ksoNormalstyle="TEXT-INDENT:28pt;LINE-HEIGHT:125%">坝址河段走向为北东向,较平直,河水从南西流向北东,河床比降约6‰,最低高程164.03m,左右两岸山头高程分别为532.5m及343.8m,与河床相对高差为368m及180m,河床两岸岸坡平均坡度为左岸35°右岸40°。河谷断面呈“U”字型,坝址两岸及其下游河床基岩出露,坝址河中及右岸为第四系冲积层覆盖,上部为粉质粘土,下部为砂卵砾石,最大覆盖厚度可达10m。坝址地层为石炭系下统岩关阶(C1y),上部为灰~深灰色薄层夹中厚层状灰岩,微晶~隐晶结

4、构,含少量燧石结核,岩石脆硬。下部为灰~深灰色薄层夹中厚层状灰岩,含硅质结核,微晶~粉晶结构,局部见生物碎屑及砂碎屑结构,块状构造。岩石主要由方解石、石英组成,局部含有生物碎屑和凝块,该层主要分布在河床附近,层面附近含少量泥质,硅质呈结核状、条带状及薄层状展布,河床坝基一带局部地层硅质含量可达35%,其岩石性质表现为颜色加深、脆硬、钻进困难,该层主要分布在河床附近。枢纽建筑物主要座落在岩关阶下部地层之上。2地质构造及岩溶发育情况2.1区域地质构造测区位于广西“山”字型构造前弧西翼的西侧,南岭纬向构造带之西段。据有关资料测区在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晚古生代的东吴运动、中生代的印支与燕山运动

5、、新生代的喜山运动。测区大地构造位于印支、燕山运动形成的北西向构造带榜圩背斜北东翼。榜圩背斜长约50km,宽15km,轴向大致320°,背斜轴部宽阔,岩层产状平缓,两翼较陡,并伴有次级褶皱,背斜轴部地层为泥盆系中统东岗岭组(D2d),两翼依次为泥盆系上统融县组(D3r),石炭系下统岩关组(C1y)、大塘阶(C1d),中统大埔组(C2d)、黄龙组(C2h)、二叠系下统栖霞阶(P2q)及茅口阶(P2m)。区内发育的区域性大断裂为歪光~局项断裂F1,该断裂长为35km,宽40~50m,切穿地层为D3r~C1d,断裂面总体走向320°,中部略向西南凸出,倾向NE,倾角35~75°,常显舒缓波状。断

6、裂带由方解石化压碎岩、角砾岩、糜棱岩和方解石脉组成,为压性兼扭性断裂。2.2坝区地质构造及岩溶发育情况坝址岩层一般走向为280~290°,倾向上游偏右岸,倾角一般为8~15°,岩层走向与坝轴线夹角37~47°。受北西向区域断裂构造的影响,局部岩层产状异常,并伴生北西向及近东西向节理裂隙的发育,以走向350°及走向305°两组裂隙最为发育,坝线两岸岩体裂隙频率一般为4条/m,裂隙面均见有方解石充填。坝区地层属碳酸盐岩类,岩溶作用以水平方向为主,溶洞多呈层状发育,坝址岩层中夹薄层~中厚层状硅质灰岩,灰岩纯度较低,溶蚀作用相对较弱,坝区内岩溶现象主要为溶蚀裂隙及溶沟溶槽,未发现大的岩溶管道存在。

7、规模较大的溶沟发育在坝线右岸一带,深度在5m左右。坝区地质钻探结果表明,坝轴线内岩溶不甚发育,仅在坝轴线河中钻孔ZK02、ZK03及坝线下游钻孔ZK10钻孔钻遇溶洞,高程在157.6~160.9m,溶洞高0.2~0.6m,与上下游水体有一定连通性,ZK02钻孔在钻遇溶洞时,钻孔内回水从下游左岸坝脚不远处排出,ZK03钻孔在钻遇溶洞时,孔内回水即产生负压,漏水量较大,ZK10钻孔在钻遇溶洞时,孔口即出现冒水,冒水量3L/s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