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俞穴研究进展

背俞穴研究进展

ID:23875371

大小:61.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11

背俞穴研究进展  _第1页
背俞穴研究进展  _第2页
背俞穴研究进展  _第3页
背俞穴研究进展  _第4页
背俞穴研究进展  _第5页
资源描述:

《背俞穴研究进展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背俞穴研究进展金末淑,陈思宇,徐杉,何丽丽,黄建军【关键词】背俞穴;针灸疗法;综述背俞穴是脏腑经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的第一侧线上,大体依脏腑位置而上下排列,共12穴,即肺俞、厥阴俞、心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大肠俞、小肠俞、膀胱俞。背俞穴在临床上的应用很广泛,且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笔者通过对1994-2007年13年间“中国知网”(KI)有关背俞穴的文献资料100多篇进行检索汇总,从背俞穴的概念、位置、诊断、治疗机理和临床应用等方面作如下综述。  1背俞穴的沿革徐氏[1]

2、对背俞穴的沿革进行了整理:在《灵枢·背腧》中,记载了五脏背俞穴的名称和位置,其曰:“肺腧在三焦之间,心腧在五焦之间……肝腧在九焦之间,脾腧在十一焦之间,肾腧在十四焦之间。皆挟背相去三寸所,则欲得而验之,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乃其腧也。”但未提及六腑背俞穴所在。《素问·气府论》则见:“六府之俞各穴”,但未列出穴名,直到《脉经》才明确了肺俞、肾俞、心俞、脾俞、大肠俞、膀胱俞、胆俞、小肠俞、胃俞等十个背俞穴的名称和位置。此后,《甲乙经》补充了三焦俞,《千金方》又补充了厥阴俞。对于背俞穴的定位,至晋代皇甫谧在《针

3、灸甲乙经》中把背俞穴定位于“夹脊相去一寸五分”,张景岳更加明确地定位“五脏俞”于足太阳膀胱经上。这两位医家对背俞穴的定位一直运用至今。崔氏等[2]提出背俞功能带的概念,指位于胸1棘突到骶4棘突下缘之间、脊柱旁开2.5寸范围内的带状区域,其依据是杨上善的临床取穴要适病的原则,并结合岳美中、盖国才等对于背俞穴定位研究的成果。功能带的提出更进一步说明临床取穴不可固守死穴,而要灵活变通,根据患者实际的反应穴点进行诊治。  2背俞穴在诊断方面的应用背俞穴是脏腑经气输注于背部之处,故当脏腑器官发生病变时就会在相应的背

4、俞穴上表现出一些异常变化,如皮肤色泽变化、形态变化(凹陷、隆起),按之有异物感(结节、条索状、半球状)及压痛,这些异常变化对诊断相应脏腑病证有一定价值。医生可参考体表反应的部位,推测可能有病的内脏,通过改善体表的病理变化,而达到治疗内脏病的目的。王氏等[3]在临床观察到,肺俞部位出现菱形结节时多为急性肺炎,出现条索物时多为慢性支气管炎,出现扁平或椭圆结节多见于肺结核;胃痛患者在胃俞有压痛;胆囊炎患者疼痛除放射到肩臂,胆俞也有压痛;痔疮患者在大肠俞或附近有痔核点等。刘氏[4]认为,内脏疾病患者在体表特异部位

5、有反射区,如内脏病变相应部位的脊柱两旁软组织压痛、肿胀,出现条索或结节,肌肉痉挛或萎缩,脊柱畸形或棘突偏斜,椎体肥大、压痛,其部位与督脉穴、夹脊穴、足太阳膀胱经上的穴位吻合。崔氏等[2]认为,呼吸系统疾病在胸3~5椎两侧出现反应,消化系统疾病在腰骶椎两侧出现反应,胆系疾病常在胸10夹脊穴出现压痛,肝病常在胸9夹脊穴出现压痛等。  3背俞穴的临床应用  3.1治疗方法目前,对于背俞穴的治疗方法有毫针、电针、针刺拔罐合用、温灸、拔罐、梅花针、按摩、挑刺、刺血、拔罐刺血合用、埋线、药物注射以及贴药等。一般急性痛

6、症多用毫针配合电针,慢性病症多用温灸,皮肤病症多用梅花针和拔罐刺血合用,神智性病症多用毫针配合梅花针,药物注射和埋线疗法运用于各类病症。针刺时应谨慎小心,因为背俞穴邻近内脏重要器官。据古代文献记载,针刺背俞穴都较浅,均刺3分深左右。现今一般在十二胸椎以上的背俞穴,可斜刺5分~1寸深;在十二胸椎以下的背俞穴,可斜刺1~1.5寸深,进针的方向是朝脊椎侧。  3.2治疗病证  3.2.1中风(脑梗死)  徐氏等[5]采用背俞穴治疗中风恢复期患者56例,总有效率为96.43%。郁氏等[6]采用头针配合背俞穴注射治

7、疗120例脑梗死,结果显示,头针配合背俞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头针组。郑氏等[7]采用针刺背俞穴配合头针治疗1061例中风,总有效率为95.19%。何氏[8]采用针刺背俞穴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偏瘫180例,总有效率为98.33%。  3.2.2心悸(冠心病)  李氏等[9]采用艾灸背俞穴治疗以胸闷、心前区痛、心电图有缺血改变为主症患者30例,总有效率为93.3%。李氏等[10]采用针刺背俞穴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4例,总有效率为91.18%。李氏[11]应用按摩背俞穴治疗46例功能性心律失常,有效率达94.3%。

8、  3.2.3高脂血症  肖氏[12]采用背俞穴埋线结合耳针治疗高脂血症65例,总有效率为96.9%。朱氏[13]运用在五脏俞和膈俞穴上针刺加拔罐的方法治疗高脂血症36例,总有效率83.33%。  3.2.4失眠  田氏等[14]采用背俞穴挑治法治疗顽固性失眠82例,有效率为100%。孙氏等[15]采用背俞穴药物注射治疗顽固性失眠28例,总有效率为93%。庄氏[16]采用梅花针叩刺足太阳膀胱经背俞穴治疗顽固性失眠42例,总有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