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870445
大小:84.69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11
《质疑现代企业制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仲大军作序:中国的国企改革正走着一条及其危险的道路,一个几亿资产的大国有企业轻而易举地就被几个管理层收购了,这是对人民的犯罪!而这一切的过错都在于经济学家们的误导!中国建立什么样的企业制度?社会上已经发出了强烈的不同声音。上周我在河北石家庄主持一个企业发展论坛时,对企业问题深有研究的钟朋荣先生指出了日本企业制度的优点和美国企业制度的弊端。在这里,侯若石先生又从另一些角度对欧美式的企业制度进行了剖析和批判。这些思想和观点都关系到中国的命运和健康发展。中国需要矫正,要防止盲目的照搬和模仿给未来中国社会带来灾难。中国不能刚刚摆脱极左的
2、灾难,马上又迎来极右的灾难。]质疑现代企业制度理论----与张维迎、厉以宁和吴敬琏商榷(征求意见稿,欢迎批评指正)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侯若石研究员2004年4月6日E-mail:shiqijigou@china.com自从产生劳动分工之后,生产组织方式成为经济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西方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市场是基本的生产组织方式。20世纪以来,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大型垂直一体化企业是主导的生产组织方式,现代企业制度理论应运而生。近年来,这个理论在中国特别时髦。张维迎、厉以宁和吴敬链特别积极地主张在中国实行现代企业制度。笔者也曾正面介绍
3、过这个制度,但现在本人要对他们的观点提出质疑,也是对自己研究历程的检讨。一、从嫌贫爱富出发提出的现代企业制度理论绝不是制度创新近年来,中国经济学界出现了一个怪现象:某些主张实行现代企业制度的经济学家不断发表维护富人利益和歧视穷人的观点。一些企业家不依法纳税,但用张维迎的话来说是犯错误而不是犯法,而且不能追缴逃税。他说,“现在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家惶惶不可终日,他们不仅想方设法在国外办绿卡,而且还在把资金转往国外。如果总抓住一个人犯的错不放,他就可能犯更大的错误,假设有人过去没有交税,如果你现在长期追溯的话,他今天就更不敢交税,因为今天
4、交了税,你问他为什么昨天没有交税,那怎么办?他就可能会继续造假,继续不交。”厉以宁竟然认为贫富不平等是必然的。他说,结果平等是不应该的,机会均等是不可能的,我们应该弘扬一种来自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式公平观念:好比一个大家庭,家长指定老二上大学,老大去打工做苦力供养老二,但由于他们对大家庭有"群体认同感",就不会认为这有什么不公平。他所说的“认同感”就是劳动者只能认同贫困,接受贫富不均的事实,而不能要求有任何改变。厉以宁坚持认为中国目前处于体制转轨过程中,并且是个二元经济的国家,城市和农村的经济结构不同,生活方式差别很大,不能笼统的用
5、基尼系数来说明问题。他还提出,中国的问题不是靠“杀富济贫”就能解决的。张维迎等人嫌贫爱富与他们主张的现代企业制度理论密切相关。他们的理论主要有四个内容:1,把现代企业制度视为现代生产组织的唯一方式;2,把新制度经济学奉为神明;3,鼓吹股东主导方式;4,过分强调激励管理者的作用。按照他们的说法,为了搞好企业,要维护管理者的经济利益,而劳动者的利益是无所谓的。因此,他们在主张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替富人说话,鼓吹贫富差距的合理性,就不足为奇了。近年来,中国城市贫困现象有恶化的趋势,最贫穷的人与最富有的人的财富差距拉大。在一些国有企业集中
6、的地方,如东北地区,这个现象更突出。一部分人失去了工资收入,而极少数人暴富。国有企业下岗工人增加,而一部分国有企业经理人利用占有国有资产获得大量财富。通过产权变更和股权赠与,他们把国有资产化为私有财产。而这一切是在制度创新的旗帜下进行的,其理论基础是新制度经济学家描述的现代企业制度理论。事实说明,他们把产权变更和股权赠与说成制度创新是荒谬的。首先,根据张维迎等人提出的股份制理论,“制度创新”的结果根本不是现代企业制度,而是古老的企业制度。例如,在一些地方,经理人收购(MBO)成为产权变更的主要方式。且不说经理人借此侵占国有企业资产
7、是否合理和合法,从生产组织方式变化的历史看,这是历史的倒退。有些国有企业为总经理一个人所有,企业实际上成为家族企业;有些国有企业为几个经理人所有,企业成为合伙企业。在企业发展历史上,这两种企业制度是最原始的企业制度。其次,根据他们的公司治理理论,所采取的“制度创新”方法是“张冠李戴”。正如下面要分析的,不同的公司治理体系采用不同的治理方式。例如,股权赠与被广泛应用在英美体系。在不实行这个体系的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它不是激励经理人的主要方式,股权赠与在企业经理人从公司获得的财富的比重不大,甚至为零。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方向应该是国
8、有资产所有者成为大股东,这与以大股东为主的德日体系更相近。在这个体系中,大股东有能力直接监督经理人,股权赠与的必要性大大减弱。在英美体系中,减少和控制股权赠与正在成为公司治理革新的重要内容。在中国,反而放大它的作用,也是历史的倒退。需要指出的是,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