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传》对《乐记》音乐美学思想的影响——兼谈《乐记》中两个相互游离的美学观

《易传》对《乐记》音乐美学思想的影响——兼谈《乐记》中两个相互游离的美学观

ID:23863687

大小:72.5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11-11

《易传》对《乐记》音乐美学思想的影响——兼谈《乐记》中两个相互游离的美学观  _第1页
《易传》对《乐记》音乐美学思想的影响——兼谈《乐记》中两个相互游离的美学观  _第2页
《易传》对《乐记》音乐美学思想的影响——兼谈《乐记》中两个相互游离的美学观  _第3页
《易传》对《乐记》音乐美学思想的影响——兼谈《乐记》中两个相互游离的美学观  _第4页
《易传》对《乐记》音乐美学思想的影响——兼谈《乐记》中两个相互游离的美学观  _第5页
资源描述:

《《易传》对《乐记》音乐美学思想的影响——兼谈《乐记》中两个相互游离的美学观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易传》对《乐记》音乐美学思想的影响——兼谈《乐记》中两个相互游离的美学观摘要:《乐记》受到了《荀子》和《易传》的影响,由此形成了两种根本不同的美学观。其中源于《荀子》一系的美学思想以现成性的世界为哲学基础,认为音乐的源泉在于心与物相感;而源于《易传》一系的美学思想则以生生性的生活世界为哲学基础,认为音乐以生活世界的本体为源泉。在以西方主客二元文化为主导的现代语境中,现代人对源于《荀子》的美学思想有明确的理解,但对源于《易传》的美学思想却发生了十分严重的文化“误读”,以致于多数现代学者将其全盘否定。其实,只有来自《易传》的美学思想才是《乐记》理论的精华,它真正代表了中国美学的精神,是西方

2、传统文化难以解读的中国学术思想,是中国人对世界文明的独特贡献。关键词:易传;乐记;礼乐;心;物;天;地YiZhuan'sinfluenceonthemusicalaestheticideologyinYueJi:SimultaneouslyonthetpactedbyideologiesdXunZibasesupontheformativeusicesfromthemind'sresponsetotheexternalYiZhuanbasesonthephilosophythattheaintainsthatmusicrootsinthelivingodernlanguageatmos

3、phereofervieisreadthelatterasseriouslyassuchthatamajorityofmodernscholarsdenyitpletely.Infact,asaparticularcontributionofChinesepeopletothesthetheoreticessenceofYueJi.Keyp;music;mind;externalsoPlainTextalign=left>《礼记·乐记》是中国美学史上非常重要的文献,它奠定了中国古典音乐美学的基础,树立了后代音乐理论的范式,在音乐美学史上具有开规创矩的“法典”式的地位。由于《乐记》的地位

4、独特,现代学者们对它进行了十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世所瞩目的学术成果。但令人遗憾的是,在多年的《乐记》研究中,一直存在着一个巨大的理论盲区,影响了人们对《乐记》美学思想全面、深入的把握,从而大大地削弱了它的美学含量和理论价值。我们认为,《乐记》大致形成于汉代,从学术承传和理论渊源来看,它的重要思想来源致少有两个:一是《易传》,二是《荀子》,由此而形成了《乐记》中关于音乐美学的两种基本观点。在《乐记》中,这两种观点没有充分糅合,处于游离状态,没能建构为有机的理论整体。目前学术界所认识到的《乐记》美学思想主要属于《荀子》一系。《荀子》对《乐记》的影响以及相关的美学思想,经学者们的深

5、入研究,已经比较明确。如孙尧年先生说:“它(按:指《乐记》)讲的艺术哲学,属儒家思想范畴,而以《荀子》思想为主体,因此它保持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1〕李泽厚、刘纲纪主编的《中国美学史》对《荀子》与《乐记》的密切关系进行了细致分析,并指出:“《乐记》……只能是荀子之后,基本上属于荀子学派的著作。”〔2〕当然,《乐记》在继承《荀子·乐论》美学思想的基础上也有很大的发展,它的理论更加系统,对音乐的分析也更加细致。从音乐的源泉看,《乐记》认为音乐产生于心物相感:“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由此看来

6、,音乐的产生离不开两个基本要素:一是人心,二是外物。这里的“物”一方面包括自然之物,另一方面也应当包括社会事物。这种以物感心的观点类似现实主义的美学观。在心、物二者之中,《乐记》更重视心的作用:“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情感发之于外,便成为音乐,这种观点类似表现主义的美学观。其实,《乐记》的美学观既不是现实主义,也不是表现主义,而是以礼教为核心的功利主义,因此它特别强调音乐的教化功能。这种音乐美学思想是以荀子的性恶论为前提的,人性本恶的观点是《乐记》中《荀子》一系美学思想最深的理论基础和思想出发点。《乐记》曰:“夫民

7、有血气心知之性,而无哀、乐、喜、怒之常。”“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物至知知,然后好恶形焉。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人的本性“无哀、乐、喜、怒之常”、“好恶无节”,人天生就具有“不良”倾向,人民群众的心性没有充分规范化、伦理化,有许多“恶”的成份,因而他们的音乐不是真正的“乐”——“礼乐”。真正的音乐应当由“圣人”、“先王”来制定,因为他们已经灭掉了与生俱来的“好恶无节”的恶的“本性”,具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