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822108
大小:143.55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10
《高三物理 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教案2教学目的:1、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2、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并能熟练运用定律来解决有关问题。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分析、归纳、概括、总结等思维能力。4、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树立从实践中来,再回到实践中去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学重点:理解楞次定律。教学难点:理解楞次定律中产生感应电流时两磁场间的“阻碍”作用。教学方法:实验+探索+启发教学用具:灵敏电流计、线圈、磁铁、导线、多媒体教室、课件等教学过程:一、引入:教师:感应电流不是个好“孩子”。让学生回忆: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那
2、么,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通量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二、授新:1、介绍研究感应电流方向的主要器材并让学生思考:灵敏电流计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用灵敏电流计而不用安培表?为什么本实验研究的是螺线管中的感应电流,而不是单匝线圈或其它导体中的感应电流?螺线管G灵敏电流计图32、学生实验:研究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按照图3所示连接电路,并将磁铁向线圈插入或从线圈拔出等,分析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师启发学生总结。3、学生实验:研究感应电流的方向学生用图3的电路研究感应电流的方向。a、将N极向下,插入螺线管,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b、将N极向
3、下,拔出螺线管,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4、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论: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5、实验验证:(1)学生首先根据得到的结论,初步分析当S极向下时,插入螺线管或从螺线管中拔出,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并记录在表格中。(2)学生动手分组实验。c、S极向下,插入螺线管,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d、S极向下,拔出螺线管,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6、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楞次定律: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7、微观动画模拟:N极插入、拨出及
4、S极插入、拨出时磁场间的"阻碍"作用,让学生根据动画理解阻碍的含义,来加深理解。8、强调:阻碍的含义:1、谁起阻碍作用:要明确起阻碍作用的是“感应电流的磁场”2、阻碍什么:感应电流的磁场阻碍的是磁通量的变化3、怎样阻碍?4、阻碍不是阻止5、阻碍不总是相反9、教师讲授:将定律概括成“增之减之,减之增之”,以增强记忆。10、随堂练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总是和回路中原磁场方向相反B、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止原磁通量C、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有可能和原磁场方向相同,也可能和原磁场方向相反D、当闭合回路中原磁场的磁通量变化时,由
5、于感应电流的阻碍作用,回路中总磁通量可能不变11、从另一角度理解楞次定律:学生在图4中标出每个螺线管的等效N极和S极。根据标出的磁极方向总结规律: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相对运动。强调:楞次定律可以从两种不同的角度来理解:1、从磁通量变化的角度看:感应电流总要阻碍磁通量的变化。2、从导体和磁体的相对运动的角度来看,感应电流总要阻碍相对运动。12、巩固练习:如右图,矩形线框abcd的平面跟磁场垂直。当线框的ab边在da、cb边上向右滑动时,ab边中产生的感应电流图5是什么方向的?(从b到a)让学生根据此题的求解过程——13、总结用楞次定律判
6、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2、查明原B的方向,磁通量的变化情况。3、根据楞次定律,确定感B的方向。4、由安培定则,确定感应电流I的方向。三、小结:(略)四、作业:板书设计:三、楞次定律——感应电流方向1、内容: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2、理解:a、从磁通量变化的角度b、从相对运动的角度3、对象—>原B、△φ—>感B—>感I教学效果分析:关于本节课的几点说明:1、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多种能力的培养:本节内容应以实验为主,通过实验总结楞次定律。通常情况,都是由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得出结论。但本节课以学生为主
7、,让学生实验,得出结论,验证结论等等,教师只起引导和组织的作用,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对楞次定律理解深刻,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实验操作技能以及分析、归纳、概括、总结等逻辑思维能力。2、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虽说实物演示最直观明了地反映事物的某些现象,但通过它我们只能看到一些宏观现象,对定律微观本质的分析(比如:磁极周围的磁感线既看不见,又摸不着)就无能为力了,教师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引进课堂,用微机动画模拟,生动形象地展示两磁场间"阻碍"作用,不仅突出本节的重点,还突破了难点,使学生对定律有一个深刻理解,生动的记忆,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3
8、、采用类比教学变抽象为具体:本节课除了采用常规的启发式、实验等直观教学法等,还特别注意利用比喻的方法,尤其对于楞次定律这一类字数少但难理解和记忆内容,教师在师生得出定律之后,将定律概括成“增之减之,减之增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