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819640
大小:4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0
《关于苏共败亡的思考——从“三个代表”思想看苏共失败的教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苏共败亡的思考——从“三个代表”思想看苏共失败的教训
2、第1 “三个代表”的思想,首先是江泽民同志面向新世纪,科学总结中国共产党近80年历史经验的产物,同时也是江泽民同志以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其他国家的执政党,尤其是苏联共产党垮台的教训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的结果。 苏联共产党是一个拥有93年历史、近2000万党员,执政74年,有着世界影响的老党、大党。这样一个党,曾经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它也确曾在各方面给我们党以很大的影响。苏联共产党存在的许多问题,在我们党也曾存在过。对于这样一个党的突然瓦解,不能不给我们
3、党以极大的震憾;同时也促使我们去思考,去探究苏共败亡的原因,并且引以为戒,避免重蹈苏共败亡之覆辙。苏共垮台十年来,江泽民同志多次指出要注意研究苏共垮台的原因,认真总结其兴衰的经验教训并加以借鉴。很显然,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思想,与我们党和江泽民同志对苏联共产党败亡的原因和教训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有着密切的关联。 那么,苏共败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苏共败亡的原因,归根到底在于苏共内部出了问题,在于苏共违背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背离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丧失了人民群众的信任。这就是
4、我们用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重新审视苏共之败亡而得出的结论。 一、苏共长期奉行“左”的指导思想和路线,在苏联形成了一套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模式,严重违背了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这是苏共败亡的根本原因之一。 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最根本的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为此,就必须正确认识本国国情,制订一条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路线,及时变革和调整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和体制模式,以推动生产力的持续快速发展。 苏共长期以来对苏联所处发展阶段的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制订的路线都是脱离苏联国情,脱离实际的,总
5、是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结果违背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欲速则不达。列宁逝世后,在斯大林长达20多年的执政时期,除了卫国战争年代,苏共在社会主义建设不同时期提出的总任务是:国家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农业全线总进攻计划。到1936年,斯大林宣布苏联社会“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到1939年,他急于在10-15年内赶超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以便从社会主义过度到共产主义。二战结束后,1952年苏共再次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途径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总路线,并制订了实现这条总路线
6、的策略和任务。苏共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和总路线历经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尽管在很多方面作了重要调整,但其主要之点并未作根本改变。例如,赫鲁晓夫1961年提出用20年时间基本上建成共产主义社会。在勃列日涅夫时期也仍认为已处于“发达社会主义”阶段。戈尔巴乔夫上任后,在1986年使用了“发展中社会主义”的提法,但这一估计并没有成为苏共制订政治路线的依据。 “左”的指导思想和路线,表现在所有制关系上就是苏联长期实行单一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苏联在30年代形成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两种形式――全民所有制(国家所
7、有制)和集体所有制。苏共认为,国家所有制是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基本形式,集体所有制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低级形式,集体所有制必须向全民所有制过度,最终形成单一的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这种单一的公有制形式,不符合苏联生产力水平和层次,违背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苏联在农业、手工业、商业、轻工业方面“急于过度”,搞“一大二公”,没有充分发挥个体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成分的历史作用,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造成了这些部门的长期落后状态。 “左”的指导思想和政治路线,表现在经济体制上就是实行高度集中
8、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列宁之后,苏联长期存在着歧视和排斥商品货币关系,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制度产物。由于否定市场经济,苏联几十年来一直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这种体制的特点是:(1)集中性,主要计划指标由国家自上而下地集中制订;(2)全面性,计划囊括了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部门,一切经济过程和经济活动都纳入计划;(3)强制性,国家集中地制订出来的指令性计划,下级机关和企业必须执行。由于国家掌握着所有经济命脉,国民经济实行计划化和部门管理体制,排斥市场,虽在历史上苏共和苏联政府强调过利用成本、利润等
9、经济杠杆管理经济,但在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这些措施和方法往往徒具形式。苏联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在起过一个时期的积极作用之后,越来越显示出其消极影响。第一,制订计划的主观片面性,往往导致不符合实际需要的比例关系,违反了按比例发展的客观经济规律;第二,一切依靠行政系统、行政方法管理经济,必然产生官僚主义;第三,企业成为政府的附属物,必然抑制企业的主动性、积极性,导致产品质量低、经济效益上不去的通病;第四,在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