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配合揿针治疗腕管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针刀配合揿针治疗腕管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ID:23807645

大小:91.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10

针刀配合揿针治疗腕管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_第1页
针刀配合揿针治疗腕管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_第2页
针刀配合揿针治疗腕管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_第3页
针刀配合揿针治疗腕管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_第4页
针刀配合揿针治疗腕管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针刀配合揿针治疗腕管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作者简介:弓臣(1982-),男,副主任医师针刀配合揿针治疗腕管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弓臣,宋杨(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北京102208)[摘要]目的观察针刀配合揿针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5例腕管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61例和实验组64例。对照组接受单纯针刀治疗,实验组接受针刀配合揿针治疗,术后根据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提出的肢体神经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评价方法和肌电图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肢感觉和运动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实验组治疗后感觉和运动功能分级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波幅、运动电位潜伏期和运用神

2、经传导速度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波幅、运动电位潜伏期与运用神经传导速度水平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波幅、运动电位潜伏期与运用神经传导速度水平差值比较,实验组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配合揿针治疗腕管综合征临床疗效满意。[关键词]针刀;揿针;腕管综合征;肌电图[中图分类号]R246.6[DOI]10.3969/j.issn.2095-7246.2017.00.000腕管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周围神经卡压性疾患,任何导致腕管内压力增高的因素都可以使正中神经受压,从而出现神经缺血缺氧状态

3、,导致正中神经支配区感觉运动功能障碍[1]。针刀可以在避免手术切开的条件下松解神经压迫,且疗效显著,故在临床中应用已经较为普及。但部分患者由于病程较长或神经受损程度较重,神经功能难以在针刀术后得到完全恢复。笔者应用揿针与针刀结合治疗本病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筋伤学》[2]中腕管综合征的标准拟定。①病史:腕部有外伤史或者慢性劳损史;②症状:腕部酸胀疼痛,桡侧三个半手指麻木、疼痛。症状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③体征:桡侧三个半手指感觉减退,拇指对掌无力,肌力(0~Ⅳ级),部分患者可出现大鱼际萎缩;④Tinel征、Phalen征阳性。⑤符合电生理诊断标

4、准:正中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nerveconductionvelocity,SNCV)减慢40%以上。神经支配区运动单位见失神经电位无力收缩(波幅减小)。1.2纳入标准①均为首次发病;②发病时间小于60d;③符合腕管综合征的诊断标准;④患者已知情同意。1.3排除标准①近2周接受过其他治疗的患者;②糖尿病患者;③神经根型颈椎病;④多发性神经炎或神经鞘瘤等患者;⑤安装起搏器的心脏病患者;⑥其他原因未能纳入本实验者。1.4一般资料125例患者均为2015年6月至2016年8月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病例,均为单侧发病。按照就诊顺序,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64

5、例,其中男31例,女33例;年龄33~40岁,平均年龄(37.17±5.04)岁;病程2~6个月,平均病程(4.11±0.96)个月。对照组61例,其中男29例,女32例;年龄34~41岁,平均年龄(36.79±4.92)岁;病程1.6~5.8个月,平均病程(3.67±1.01)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性别:c2=0.010,P=0.920;年龄:t=0.426,P=0.671,病程:t=0.497,P=0.014),具有可比性。2方法2.1治疗方法2.1.1对照组采用针刀闭合性松解术治疗。患者卧于治疗台上,掌心向上。①定点:以掌长肌腱和桡侧腕屈肌腱为

6、标志,于掌长肌腱桡侧和桡侧腕屈肌腱尺侧压痛点处定2~4点。②无菌操作和麻醉:常规无菌操作,予0.5%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穿刺时切记避开正中神经,不能出现串麻感,尽量注射在腕横韧带上,减少对正中神经的影响。③针刀操作:针刀刀口线与肢体纵轴方向平行进针,垂直刺入皮肤,分别向腕侧和肩侧切开腕横韧带3~4刀后出针。术后予以局部压迫止血。2.1.2实验组在针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揿针治疗。①取穴:主穴为患侧大陵穴、内关穴。根据患者症状可选取患侧间使、外关、阳溪、阳池、阳谷、列缺、鱼际、内劳宫、合谷中的3~4穴。②针刺方法:患者坐位,局部无菌操作后,用镊子夹持针柄,对准穴位,垂直刺入,使环状针柄平整地

7、留在皮肤上,用胶布固定。埋针2d后取出,1周后同法再次行针一次,2d后取出。2.2观察指标2.2.1肌电图检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使用KeypointⅣ肌电诱发电位仪(丹麦维迪公司)检测两组患者的肌电图。方法:患者静息平卧,控制室温恒定在20~25℃,顺向法采集正中神经支配区内拇指、中指的波幅、运动电位潜伏期、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nerveconductionvelocity,MCV)。2.2.2患肢感觉和运动功能评定依据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