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诗中的“月”浅析唐代诗人的忧患意识和感

从唐诗中的“月”浅析唐代诗人的忧患意识和感

ID:23797643

大小:62.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1-10

从唐诗中的“月”浅析唐代诗人的忧患意识和感_第1页
从唐诗中的“月”浅析唐代诗人的忧患意识和感_第2页
从唐诗中的“月”浅析唐代诗人的忧患意识和感_第3页
从唐诗中的“月”浅析唐代诗人的忧患意识和感_第4页
从唐诗中的“月”浅析唐代诗人的忧患意识和感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唐诗中的“月”浅析唐代诗人的忧患意识和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唐诗中的“月”浅析唐代诗人的忧患意识和感  论文关键词:唐诗;月;意象;忧患意识;感伤色彩  论文摘要:月亮,向来是诗人的宠儿,与中国文学生而有缘,作为一种意象源远流长。唐诗中的月意象是古典诗词中最具魅力的形象之一。唐代的诗人或借月造境,或以月融情,将自己独特的人文、宗教体验寄予其中,展示了难以言表的情感流程,尤其是孤寂、凄凉、相思等感伤情愫。  自古至今,人们描写月亮,赞美月亮,借月抒怀的诗歌比比皆是。这类作品尤以唐诗为甚,而唐诗中的月亮又经常与人们的孤寂、凄凉、相思等感伤情愫纠结在一起。本文主要从羁旅行役的思乡之愁、两地相思

2、的哀婉情怀、人生感慨的哲理思辨、对月感怀的历史沉思几方面来阐释由唐诗中的月意象透视出的唐代诗人的忧患意识和感伤色彩。  一  唐朝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在璀璨、繁荣的唐代诗坛上,月亮从众多的自然物象中脱颖而出,成为唐诗中最典型的意象之一。那么,为什么月亮会如此受到唐代文人的青睐呢?  诗歌中月意象的存在有其历史的渊源。首先,它给人柔和、优美、完整的感觉;月圆之时,发出清幽明亮的光,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引;它那由缺到圆、由朔到望的有规则的形体变化,构成了其形体美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月亮的这些美感特质都暗合了中国人的审美感知。原始社

3、会中,初民所认识的月亮是与女性相结合的。在我国古代的传说或历史神话中有许多感月而孕的故事。《遁甲开山图解》:女狄暮汲山下,泉水中,得月精如鸡子,爱而含之,不觉而吞,遂有娠。《宋书符瑞志》上记载:扶都见白气贯月,意感,以乙日生汤,号天乙等等。这都应该属于生殖崇拜的范畴。现在不少地方还有着小儿拜月、老人望月的习俗,人们仍是把月亮当作一种生殖崇拜物,渴望对月祈福得以儿孙满堂,人丁兴旺。在古老的传说中,月中捣药的是蟾蜍,又作蟾蝣、詹诸。《太平御览》卷四引《春秋纬演孔图》:蟾蝣,月精也。《淮南子说林》云:月照天下,蚀于詹诸。蟾蜍本是一个为天

4、所媚,受天之恩的非类。然而,它恩将仇报,斗胆蚀月,毁了天之目,所以月亮的阴晴圆缺变化常用蟾钩、蟾盘、蟾轮来指代。(转载自ziddot;览冥训》中记载: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嬗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汉高诱注:妲娥,羿妻。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未及服食之,妲娥盗食之,得仙,奔人月中为月精也。女性是月亮的灵魂,月亮是女性的诗化象征。自然地谈起月亮,人们不能不联想到嫦娥(又作姬娥)。她孤独地在广寒宫中忍受着永恒的寂寞,因而又成为诗人反复抒写的一个女性形象,作为月亮的灵魂被赋予了多重意蕴。月亮伴随着神话的世界飘然而至,负载着深刻的原始

5、文化内容,流转了中国广阔的心灵空问,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生命感情和审美感情,成为高悬于天际的文化原型。  再者,月亮与中国传统审美追求相契合,文人们对月亮这个代表着阴柔、和谐、随顺与宁静的意象表现出特殊的偏爱并不是一种巧合,它是中国古代文人特别是唐宋以来一些以自然闲适、清净虚远、淡泊宁静为生活和艺术目标的文人雅士在生活情调和审美情趣上的必然反映,这种反映恰恰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上的中国特色。  亘古不移的月亮总是莹莹地照着大地,照着有情众生。月光是柔和、迷蒙又清冷、朦胧的,似是蒙娜丽莎那浅浅的微笑。可以说,月亮在一定程

6、度上孕育和生成了唐诗。在唐代,诗的显赫地位离不开月的激扬和烘托。李白、杜甫、王昌龄、孟浩然、李商隐常是一卷在手,月下窗前,精心细品,沐一身月辉,抒胸中愁绪,法自然天趣,得万物之灵。由此,月与诗人结下了不解之缘。《入朝洛堤步月》、《江亭夜月送别》、《关山月》、《古朗月行》、《拜新月》、《月夜忆舍弟》、《江楼月》、《霜月》、《静夜思》、《江楼感旧》、《枫桥夜泊》、《春江花月夜》、《春色山夜月》、《峨嵋山月歌》、《正月十五日夜》难以尽数的优美诗篇在月光的浸润中登上了唐代诗坛。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代表着团圆,寄寓着和亲人相聚的心愿与期

7、待。然而,唐代的诗人们很少描写月下团聚的欢乐,却屡屡倾诉着离散的痛苦。月在漂泊迁徙的游子、独守空闺的思妇心中,不仅寄托着团圆的期盼,更是引发愁思、怅恨的讯息。月以其惨白凄清的光辉,孤独孑然的身影,唤起并契合了诗人们寂寞孤独的感伤之情。无论他是在踯躅旅途,还是在独守客舍寒窗,只要在月光的沐浴下,就会情不自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借月表思乡怀远之情的莫过于杜甫的《月夜》:  今夜廓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千。  此诗是天宝十五载(公元756年)八月杜甫被安史叛军所俘,于沦陷的长

8、安月夜思家所作。诗的起首两句今夜郎州月,闺中只独看,看到的是长安月,但他更焦心的是他远在郧州的妻子对自己的处境何等的忧虑。今夜的独看与往日的同看形成鲜明对比,忆长安,百感交集。遥怜小儿女们天真幼稚,只能平添妻子的负担。一个怜字,饱含深情,感人肺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