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生态足迹、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论文

试谈生态足迹、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论文

ID:23796185

大小:58.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10

上传者:U-991
试谈生态足迹、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论文_第1页
试谈生态足迹、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论文_第2页
试谈生态足迹、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论文_第3页
试谈生态足迹、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论文_第4页
试谈生态足迹、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谈生态足迹、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试谈生态足迹、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论文生态足迹、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生态足迹、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生态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论文片段:查资料和重庆1998年~2010年统计年鉴数据,以及相关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对重庆历年生态足迹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见图1。  从图1可以看出,1997年~20生态足迹、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zglddh">目录:1、正文2、相关论文3、相关栏目4、本文下载[摘要]应用生态足迹模型测算了重庆1997年~2009年的生态足迹,应用发展能力公式对重庆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评估,以及采用产业—生态和谐指数分析了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实证研究表明:1997年~2009年重庆人均生态足迹不断增加,人均生态赤字逐年扩大;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所提高,但仍然具有潜在的不可持续性;产业—   试谈生态足迹、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论文生态足迹、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生态足迹、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生态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论文片段:查资料和重庆1998年~2010年统计年鉴数据,以及相关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对重庆历年生态足迹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见图1。  从图1可以看出,1997年~20生态足迹、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zglddh">目录:1、正文2、相关论文3、相关栏目4、本文下载[摘要]应用生态足迹模型测算了重庆1997年~2009年的生态足迹,应用发展能力公式对重庆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评估,以及采用产业—生态和谐指数分析了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实证研究表明:1997年~2009年重庆人均生态足迹不断增加,人均生态赤字逐年扩大;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所提高,但仍然具有潜在的不可持续性;产业— 生态和谐指数逐步下降,产业发展超出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的势头逐步加强。在生态理由的背后,产业结构是影响重庆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对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关系的认识与解决程度有助于减少重庆生态赤字,推动重庆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产业结构;生态足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A[]1673-0461(2013)11-0052-06  一、引言  重庆作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和西南地区最大的工业重镇,直辖以来国家看好重庆以及重庆积极争取政策为重庆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撑,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然而,这样的高速增长却付出了很大的生态环境代价。当前,重庆仍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推进的双重过程中,如何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重庆在未来发展中面对的关键理由。基于此,本文将应用生态足迹模型测算重庆1997年~2009年的生态足迹,应用发展能力公式对重庆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估,以及采用产业—生态和谐指数分析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这对于推进重庆市“大城市、大农村”和“大山区、大库区”的典型生态脆弱区的生态文明建设、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指导全市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较好的现实作用。  二、重庆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以一定区域的自然资源为基础,同环境承载力相协调,旨在寻求一种最佳的生态系统以支持生态的完整性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实现,使经济发展与区域环境容量相协调[1]。生态足迹指标是一种测算人类对自然利用程度、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有效工具。近年来,生态足迹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受到学术界广泛关注[2-6],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生态赤字。直辖10多年来,重庆的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状况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经济发展是否与区域环境容量相协调是有待研究的理由。本文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1997年~2009年间重庆的生态足迹变化状况进行分析,生态足迹效率(单位生态足迹的生产总值)的分析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可以较全面地评估重庆的生态承载力与生态系统]化状况、经济增长的资源利用情况及其潜在的生态安全风险。  1.生态足迹计算模型   生态足迹是用来测定在一定的人口与经济规模条件下,维持区域资源消费及废弃物吸收所必需的6类生物生产的土地面积(森林、草地、耕地、水域、化石燃料用地、建筑用地)。鉴于生态足迹分析策略操作性较强,是分析生态状况变化,以及评估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有效工具。具体来说,首先,计算一定区域内消费与废弃物排放所需要的生态生产性面积来,即生态足迹,然后,计算该区域所提供的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即生态承载力,然后将两者加以比较[7]。如果人均生态承载力大于人均生态足迹,则表明该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范围内,生态经济系统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反之,则表明该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不具有持续性[8]。在生态足迹模型中,采用耕地、草地、水域、林地、建筑用地,以及化石燃料用地等6类基本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来折算各种资源和能源消费量。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分别如公式(1)和(2)所示:  EF=N×ef=N×■aai=N×■(ci/pi)(1)  式(1)中,EF为总生态足迹;N为区域总人口数;ef为人均生态足迹;i为消费商品的类别;aai为i种商品折算的生物生产面积;ci为第i种商品的人均消费量;pi为第i种消费商品的世界平均生产能力。  EC=N×ec=N×■aj×rj×yj(2)  式(2)中,EC为总生态承载力;N为区域总人口数;ec为人均生态承载力;j为生物生产性土地类型;aj为人均第j类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rj为第j种土地的类型的均衡因子;yj为第j种土地类型的产量因子。  2.1997年~2010年重庆市生态足迹的动态]变趋势   一个地区的生态足迹由各种生物资源与能源消费的足迹构成。农产品、动物产品、林产品和水产品等构成了生物资源生产部分,本文具体包括粮食、油料、麻类、甘蔗、烟叶、蔬菜、蚕茧、水果、牛奶、禽蛋、水产品、猪肉、牛肉、羊肉和禽肉共15种。在计算生物资源生产面积折算中,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1993年计算的有关生物资源的世界平均产量资料。另外,根据资料计算原油、原煤以及天然气和电力4类主要能源的足迹,采用世界单位化石能源土地面积的平均发热量为标准,将能源生产转化为化石能源土地面积。在计算中,均衡因子和产出因子采用2,在此期间,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大量耕地被占用,从而使得人均生态承载力有所下降,人均生态赤字不断增大,2005年人均生态赤字达到1.327516hm2。第三阶段:2006年,重庆的人均生态足迹从2005年的峰值陡然下降到1.140757hm2,下降了56.58%。这主要由于国家在2003年开始了新一轮旨在强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宏观调控,通过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但由于政策时滞,其效应在2006年才开始慢慢显现,在生态承载力变化幅度不大的情况下,使得生态赤字也相应下降。第四阶段:2007年~2009年,随着重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增强,城乡统筹综合改革试验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的成立,以及国务院出台第3号文件的出台等,一系列制度变迁又使得重庆经济发展向好,生态足迹出现新一轮的扩大,2009年人均生态足迹达到1.970237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也降低到0.445671hm2,生态占用已远远超过生态承载力,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从图1可以看出,生态赤字有不断扩大的趋势。3.重庆1997年~2009年生态足迹效率分析  生态足迹效率越高表明产生一单位生态足迹的产值越高,经济发展效率也越高;生态足迹效率越低则表明产生一定产值的消耗越大,经济发展效率越低[10]。根据《重庆市统计年鉴》历年GDP数据,以及上文得到的重庆市历年人均生态足迹数据,计算了1997年~2009年的人均生态足迹效率。从图2可以看出,除了第一产业在2003年前,人均生态足迹效率有小幅下降,第二、三产业以及全市的生态足迹效率都在逐年上升。人均生态足迹效率的逐年上升的理由可归结为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及更多对技术要素在经济生产过程的运用,减少了对资源的消耗,说明了重庆在朝着可持续方向发展。然而,生态足迹的明显增长表明了重庆区域生态赤字呈现扩大之势。  4.重庆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  重庆可持续发展能力,可采用UlanoentCapacity),ef为人均生态足迹,H为多样性指数,表示各种土地类型在生态足迹中的数值,用以评价经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Pi为i种土地类型在总生态足迹中的比例,即丰裕度;lnPi为i种土地类型在总生态足迹中的分配状况,即公平度。如果在一个生态经济系统中,3 生态足迹、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生态足迹、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生态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论文片段:目录:1、正文2、相关论文3、相关栏目4、本文下载其生态足迹的分配越平等,那么对于给定系统组分的生态经济系统而言,多样性就越高[11]。根据式(3)及上文得到的重庆历年生态足迹数据,计算得到1997年~2009年重庆市生态足迹的多样性指数与发展能力指数(见图3)。从图3可以看出,重庆生态足迹的多样性指数有所上升,从1997年的1.076600上升到2009年的1.139278。对于生态经济发展能力,则由1990年的1.472300上升到2009年2.244647,增加了52.46%。耕地生态足迹基本上保持平衡,而多样性指数逐渐下降;林地、草地、水域、建筑用地、化石燃料用地的生态足迹及其多样性指数有所增加。从实证结构来看,由于人均生态足迹的扩大、多样性指数的增加,尤其是建筑用地、化石燃料用地使得重庆生态经济发展能力提高。   从土地利用来看,尽管耕地、草地的丰裕度不断下降,林地、水域、建筑用地和化石燃料用地的丰裕度逐年提高,但生态足迹的增加幅度远远超过丰裕度,尤其是建筑用地和化石燃料用地。建筑用地的生态足迹从1997年的0.002374上升到20生态足迹、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zgl2增加到2009年的1.970237hm2,增加了44.07%。生态赤字逐年增大,2009年生态赤字达到1.524566hm2,比1997年增加了75.90%。这说明,重庆市在直辖以来,生态安全性持续下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日益面对生态承载力的严峻约束。②人均生态承载力有所下降,从1997年的0.500844hm2下降到2009年的0.445671hm2,下降了12.38%。这表明,重庆市在直辖以来,在提高单位生态面积的生物产量以提高生态承载力方面,还需要增加力度。③生态赤字逐年增大,但生态足迹效率则逐年上升,全市生态足迹效率从1997年的1103.98亿元/hm2增加到2009年的每公顷3314.33亿元/hm2,这主要是由于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技术进步、制度创新在经济生产过程中的更多运用,从而减少了资源的消耗。④ 重庆市的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由1997年的1.472300上升到2009年的2.244647,增加了52.46%,然而这主要得益于人均生态足迹以及多样性指数的增加。从重庆市土地利用来看,生态足迹的增加幅度远远超过丰裕度,尤其是建筑用地和化石燃料用地。建筑用地的生态足迹从1997年~2009年增加了近1.79倍,而丰裕度仅仅增加了0.17倍,化石燃料用地的生态足迹从1997年~2009年增加了近2倍,而丰裕度增加了仅0.94倍,这表明重庆市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的背后仍然具有潜在的不可持续性。⑤产业—生态和谐指数也有所下降,从1997年的0.374降到2009年的03生态足迹、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生态足迹、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生态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论文片段:干旱草原区生态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为例.生态学报,2011,31(17):5096-5104.赖力,黄贤金,刘伟良,等.基于投入产出技术的区域生态足迹调整分析——以2002年江苏省经济为例.生态学报,2006,26(4):1285-1292.  陈六君,毛谭,刘为,等.生态足迹的实证分析——中国经济增长中的生态制约.中国人口·资目录:1、正文2、相关论文3、相关栏目4、本文下载.293,下降了21.6%,说明了单位生态面积所承载的产业,其结构效益在下降,表明重庆市的产业发展尚未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的承载潜力,产业发展超出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的势头有所加强。   在生态环境开始成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制约因素的背景下,高能耗的发展方式已不再适应发展需求。从经济发展的阶段和趋势看,重庆还不能跨越重化工业发展阶段,工业发展对能源的依赖性还比较强,煤、电等要素等需从外购入,要想在“十二五”时期内实现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倡议:①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契机,以循环经济为模式,以节能减排为突破口,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业结构朝多元化、轻量化发展,扎实推进传统工艺转型升级,着力打造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产业集群;坚持工业与服务业并举、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共进。②以主体功能区为划分依据,辅以不同县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生态产业构建,引导形成建立在自身的资源禀赋上的产业结构,推动形成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绿色的消费模式,稳固、强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基础,构建安全的生态屏障。通过不断调优、调高、调轻产业结构,全面改善老工业基地“傻、大、黑、粗”形象,通过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物流等低污染产业,逐步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③有机结合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与政府的引导作用,明晰生态资源保护的产权关系,利用多种形式的生态补偿机制来发展经济,切实保护生态资源,提高单位森林、绿化、湿地面积的生态产出量。④不断推动土地资源利用节约集约化,提高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不断增强生态经济系统的稳定性。  [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