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783727
大小:5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10
《《英美文学教学中建构主义理论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英美文学教学中建构主义理论的应用》-->《英美文学教学中建构主义理论的应用》----硕士论文资料库[摘要]英美文学课是我国高校英语专业高年级段学生的必修课,该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大量阅读与讨论,一、传统的英美文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1.教学模式陈旧,学生积极性不高。大多数高校采取文学史加作品选读的模式,课堂上以教师讲授为主,沿袭着“满堂灌”和“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课堂以史为主,讲解过程中大量陈述枯燥的背景及史实,虽然有时也会加入作家的逸闻趣事,但学生多数情况下都是处于完全被动的接受状态,学生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
2、不少教师在进行作品鉴赏时没有创见,只会罗列一些评论家的观点。“文学教学不是要去寻找各种各样的权威或正确的解释,而是要为学生提供一个阅读和思考的场所。”①2.教学内容粗浅,学生能力得不到提高。大多数教师没有让学生自己真正地去读作品,很多时候学生对原作都只是浅尝辄止、略知皮毛。有时甚至连教师自己也没有真正研读过作品文本,仅仅罗列他人观点,讲课枯燥乏味。虽然上了一两年的文学课程,但很多学生甚至连一部完整的小说或一个完整的剧本都没有接触过,更遑论学会欣赏和分析文学原著了。由于教学内容多数为死知识,不少学生便觉得英美文学课乏味
3、、无聊。就算是表达能力极强的教师也只是给了学生听下去的耐心,并没有让学生真正走进文学的世界,去触摸和感受文学自身的魅力。二、建构主义理论的内涵与英美文学课堂教学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非常有利。该理论由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后经维果茨基、奥苏贝尔、毕业论文布鲁纳等一代代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的不断努力,不断丰富和发展,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主观的、动态的、情境的;学习是主动的、建构的。它认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自己认知结构建构的
4、决定者;教师是指导者、促进者、组织者、帮助者。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教师观强调学生在知识建构中起主体作用,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在建构意义的过程中,学生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材料,把要学的内容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思考,从而培养自己的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加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和独立性。1.任务型教学——建构的基础。在任务型教学活动中,在教师的启发下,每个学生都有独立思考、积极参与的机会,易于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由学习者自己建构的,而不是由他人
5、传递的。它强调学习者个人从自身经验背景出发,建构对客观事物的主观理解和意义,重视学习过程而反对现成知识的简单传授。然而,当前的英美文学课堂教学中,仍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只能被动地听,大多数教师都是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思路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很多问题的设计流于形式,教师问学生答,好像在进行互动,实际上学生并没有进行太多的思考,这也就违背了课堂设计的初衷,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课堂互动。真正的互动并非只是师生之间的一问一答,在英美文学课堂教学中应该创造一种氛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间陷入深度思考,并与老师和其他同学形成一种情感上的
6、共鸣、精神上的共振。这是一种深层次的互动,而不只是一种形式。目前陈旧的教学模式实际上仍然把学生当成容器,而不是一个具有创造性和积极性的鲜活的生命个体。每一个学生身上都蕴藏着极大的创造潜力,都是具有积极的知识建构能力的主体。能够点燃学生创造热情的教师才是真正智慧的教师,这就要求教师不断重新思考和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在英美文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也就是说,在课堂上,设计合理的问题,设置适当的任务。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任务可以由教师提出,同时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提出,让学生在争鸣和探讨
7、中自己解决。针对传统的英美文学课堂教学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弊端,应该改变教师对课堂的主宰模式,以任务为驱动,让学生自己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发挥自身的主体性。笔者在多年的英美文学课堂教学中,通常是以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为主,让文学走进学生的内心。开学初就布置本学期每个学生的课堂展示任务,通常会以小组的形式,一组为三人,负责完成对一个作家及其代表作的介绍与评价。围绕这一任务,学生阅读作品,查询相关信息,进行探究性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联系旧有的知识体系,建构其新的知识结构。在每节课上,
8、都有表现出色的学生,教师及时进行积极的教学评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在鼓励和赞扬中得到了激发,学生越来越喜欢英美文学课堂,表现也就越来越出色,逐渐形成了良性循环。因此,英美文学课堂教学的组织和设计应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途径,激发学生创造的热情,让学生真正成为知识建构的主体,在课堂上,教书和育人成为“一而二、二而一”的有机统一体。2.问题意识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