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诗二首(四)教学设计(语文版高三必修)

外国诗二首(四)教学设计(语文版高三必修)

ID:23780619

大小:5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0

外国诗二首(四)教学设计(语文版高三必修)_第1页
外国诗二首(四)教学设计(语文版高三必修)_第2页
外国诗二首(四)教学设计(语文版高三必修)_第3页
外国诗二首(四)教学设计(语文版高三必修)_第4页
外国诗二首(四)教学设计(语文版高三必修)_第5页
资源描述:

《外国诗二首(四)教学设计(语文版高三必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外国诗二首(四)教学设计(语文版高三必修)!考拉【教学安排】二课时。【教学目标】一、了解超现实主义、意象派诗歌流派及其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和都市文明弊端的反思与对抗。二、理解诗中有关意象的象征意义及内涵。三、领会这两首诗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预习导航】一、预习课文,与文本对话,默读、朗读相结合,初步感知诗歌的意象和内容。二、请学生通过网络或图书馆查找“超现实主义”和“意象派”诗歌流派,了解詹姆斯•迪基和玛丽•奥利弗。【知识教学点】超现实主义诗歌、意象派诗歌、象征手法。【能力训练点】训练学生的感悟能力和理解能力,感悟诗歌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重点

2、和难点】一、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难点:体会《诞生》运用超现实主义手法,把现实看到的东西和内心感悟到的、思考所得的东西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所产生的让人震惊、令人深思的艺术效果。理解《蛇》将生命力、自由、美和爱结合在一起所创造的动人场景,进一步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工业文明和都市文明的不断发展,工业流水线把人当成了工具,各种思想和观念给人戴上了无形的枷锁,竞争激烈的都市生活使人们长期处于高度紧张与烦躁之中,心理疾病患者与日俱增,因而一批关注着现代文明下人的生存和意

3、义的诗人应运而生。他们用诗歌表达了对现代文明的反思和对抗,唱出了对生命和自由的热爱和向往。今天,让我们学习这样两首诗,来感受他们的这种情感和思想。二、鉴赏《诞生》1.了解请学生根据自己查找到的有关资料进行介绍,教师补充,并引导学生对的相关信息进行筛选,对重要信息进行确认。詹姆斯•迪基,1923年生于美国亚特南大(出生时间和籍贯),毕业于范德比尔特大学(学历),美国新超现实主义的代表诗人之一(在文坛或文学史上的地位)。1960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进入石头》(处女作),诗集《踢踏舞者的选择》获全国图书奖(代表作)。他的诗似梦似幻,超现实的图景总是和现实的景象

4、融合在一起,但又能够深入人的内心,引人深思(作品风格)。2.了解超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在法国兴起的一个文学艺术流派。认为只有“下意识的领域”、梦境、幻觉、本能、呓语等“超现实”的生活,才是创作的源泉,故在创作中主张“无意识的书写”,强调对幻觉和梦境的记叙。3.默读这首诗,说说你从这首诗里找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那些象征意义。(注意把握意象的概念,引导学生摘出诗中的有关词语,并分析它们的象征意味。)本诗的有关意象如:一匹马、铁丝、篱笆桩、草地、阳光、孩子、母亲等。(对这些意象象征意义的分析,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想像和联想,通过讨论,趋于相近即可。)一匹

5、马:是“我”编造的故事中的一个形象,它离开“我”之后,自由自在,不受约束,象征着向往自由、追求自由的思想。铁丝、篱笆桩:是“我”试图用来约束这匹马的东西,象征人类人为地给自己加上的思想和观念的枷锁。草地、阳光:象征着摆脱束缚后自由美好的新天地。孩子、母亲:象征着美好的亲情。4.将这些意象的象征意义联系起来,分析全诗的象征意义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必要求学生分析得多么深刻全面,只要能从某一角度分析得言之成理即可。)教师归纳总结:“一匹马”从“我”编造的故事里诞生,却摆脱了我的束缚,尽情地享受着嫩草、阳光和自由,使“我”也像一匹新的小马诞生一样获得了新生,这象征着

6、人类只有摆脱思想和观念的枷锁,摆脱现代文明对人的束缚,才能过上自由美好的生活。全诗蕴含着诗人关于诞生的感悟和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