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7482
大小:22.33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07-11
《浅谈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谈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摘要]: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教育教学之必然,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必然结果,也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内在需求。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可行的。因此,探索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途径,对于提高教师德育渗透的能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就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了。[关键词]:学科教学德育渗透说到学校工作,人人都认为就是教学,但其实教学的核心应该是做好人的工作。学校是培养人的事业的阵地,做好人的工作特别是下一代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工作重点。学校德育工作做不好是危险品。《三字
2、经》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此处之“习”,应指“教化”而言。由此看来,人的一生,“习”性教化可谓是最重要的了。而学校德育是人生道德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它不但可以补救家庭教育中的不足,而且是一个人一生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期。学校德育是个系统工程,是就其内容和实施途径来说的。就内容说,学校德育应该包括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勤奋学习、遵纪守法、心理健康等各个方面;就实施途径而言,是以专门的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为主,各学科渗透,充分利用校内团队活动、各种群体组织和集会、节日庆典、升降旗仪式、晨
3、会和课外活动等形式进行落实的。一、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教育教学之必然(一)前人诸多理论支持。近代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首先提出了7“教育性教学”的著名论题。他不承认没有教育的教学,也不承认没有教学的教育。他说,“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尽管赫尔巴特以教学代替复杂的教育过程的观点是不可取的,但他非常明确地揭示了教学的教育性规律。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还曾指出:“教学与教育是相互渗透的,教学具有教育意义,而教育的许多任务是要通过教学过程来完成的。”爱
4、因斯坦的论点则更清楚,他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学生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社会伦理、准则)有所理解并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杜威致力于改变粗暴直接的德育方法,而代之以那种渗透到各学科和整个学校生活中的间接德育法。(二)德育渗透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必然结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教育丛书《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中指出:“另一种作法似乎被大多数国家所采用。它把道德教育的责任交给了所有教师,因为各学科都可以在这方面起到作用。”“
5、无论哪一学科的教师都有责任承担思想教育的任务。”显然,教学分工是为了教师能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但这并不等于说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在教学中和教学活动以外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教师的职责除了教书,还有育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无论他以什么样的内容和形式组织教学,都会对学生施加影响。教师的治学态度、思想作风、言谈举止、形象仪表、以及个性特点对学生都具有7潜移默化的作用。(三)德育渗透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内在需求。一些学生学习成绩不佳,主要原因是情感障碍,学习动力不足,并非智力因素,企图通过传授
6、各种学习生成技术以改变这些学生的学习状况是难以成功的。当前因思想认识引发的教育问题,已远远超过因教育技术引发的教育问题。“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是人的“灵魂”,是人行为的“导向机构”和“动力系统”。在教学中进行德育,不仅对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事物,获得真知产生作用,而且对学生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非智力因素产生作用。(四)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可行的。社会主义德育涵盖比较广,大家的提法也不尽一致,概括起来看,它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个性心理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等几个大的方面,任何一门学
7、科教学都直觉地或间接地,有形地或无形地涉及到这样几个方面,都自觉不自觉地在进行着某种德育工作。把德育渗透到具体学科中,使传授科学知识与育人有机的结合起来具有较强的可接受性。同时,教学中渗透德育方式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容易做到扎实有效。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只要抓住有机的联系,找准教材中知识教学与德育的“结合点”,适宜、适时、适度地进行,就能做到水乳交融,达到预期的效果。二、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德育渗透以教学为存在前提。(一)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渗透德育教育7《基础教育课程改
8、革纲要(试行)》“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教材中的课文、例题、习题、注释中,有不少包含着具有德育教育意义的、形象生动的图画和有说服力的材料。因此我们将教材作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载体,深渗透挖掘其中的精神品质素养教育的因素,促入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