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746314
大小:130.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10
《新辅修针刺镇痛和针刺麻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针刺镇痛和针刺麻醉针刺镇痛针刺麻醉针刺镇痛作用机制现象疼痛针刺麻醉痛觉和痛觉测定痛觉学说中枢机制外周机制闸门控制学说动物正常人体规律特点方法规律第一节痛觉和痛觉测定一、疼痛的一般概念(一)定义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觉和情感体验,它包含痛感觉和痛反应两个成分。痛感觉是指人对疼痛的感觉。痛反应是指伤害性刺激所产生的一系列躯体反应和内脏反应。(二)特点1.疼痛多为复合感觉,常伴有一种或多种感觉。2.伴有强烈情绪色彩和复杂的心理活动,如害怕、恐怖、痛苦、焦虑等。3.心理活动会影响疼痛的强度和性质。4.疼痛具有“经验”的属性。5.疼痛常伴有组织损伤。6.能引起痛觉
2、的刺激多为伤害性刺激。7.疼痛具有不稳定性,每个人痛阈表现为24小时变化,上午8-9点最低,下午2-3点最高。二、分类1、刺痛(快痛、第一痛)特点:感觉清晰、尖锐、定位明确持续时间:迅发迅消情绪:弱情绪变化2、灼痛(慢痛、延缓痛、第二痛)特点:定位较差,呈烧灼感,使人不易忍受持续时间:缓慢形成,持续时间较长情绪:伴有情绪反应和心血管及呼吸系统的变化3、酸痛、胀痛、绞痛(内脏痛,深部组织痛)特点:定位很差伴有明显的情绪变化和内脏、躯体反应三、测定疼痛的指标和方法痛阈(痛反应阈):从刺激开始到引起疼痛感觉或运动反应的最小刺激量;耐痛阈:能耐受疼痛的最大刺激量。(一)疼痛的测定方法111
3、以动物为研究对象的实验研究方法1常用的致痛方法(1)热刺激法:伤害性热刺激(45℃或以上)最长用的是热辐射法和热触法。(2)电刺激法:(3)机械刺激法(4)化学刺激法:涂抹法:注射法:K+透入法:方法致痛物质1、涂抹法用40%斑蝥素涂于皮肤,起泡后挑去表皮,清除创面液体,再用各种致痛化学物质进行刺激外周致痛物质:K+、H+、组织胺、Ach、SP(P物质)、5-HT、缓激肽2、注射法高渗生理盐水注射腓肠肌3、钾离子透入法将Kcl棉球置于皮肤表面,用缓慢递升的直流电将电极内钾离子导入皮内致痛。2以人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方法1常用的痛刺激方法1)热刺激:2)冷刺激法:3)电刺激:4)机械刺激
4、:5)化学刺激法:6)缺血法:第二节疼痛产生的机制及痛觉学说一、疼痛产生的外周机制1.伤害性感受器一疼痛产生的机制(一)疼痛产生的外周机制1.伤害性感受器1)形态是游离的神经末梢2)分布皮肤、粘膜、胃肠道粘膜和浆膜下层、肌肉间的结缔组织、肌腱表面和内部、深筋膜、骨膜和血管外膜等处。3)分类:机械性、化学性、多觉性2.伤害性刺激的传入神经纤维1)种类:皮肤:Aδ类纤维(传导快痛),C类纤维(传导慢痛)。肌肉:Ⅲ、Ⅳ类2)介导痛信号的神经递质谷氨酸(Aδ、C类纤维都有)P物质(只存在于C类纤维)3.第一级神经元伤害性信息传导通路的第一级神经元是位于脊髓后根神经节(dorsalrootg
5、anglion,DRG)(或三叉神经节)的神经元。(二)疼痛产生的中枢机制疼痛信号在脊髓的传递1.疼痛信号在脊髓的传递伤害信息传导通路的第二级神经元:位于脊髓后角(或三叉神经脊束核)。脊髓后角按其细胞结构不同,可分为10层。11特异性的伤害感受神经元主要位于第Ⅰ层,非特异性伤害感受神经元(既感受伤害性刺激也感受非伤害刺激)主要位于后角的第Ⅴ层。痛信号进入脊髓后角,一方面作用于腹角运动细胞,引起局部的防御性反射(如屈肌反射)。另一方面则经脊髓丘脑束、脊髓网状束、脊髓中脑束、脊髓颈核束、背柱突触后纤维束、脊髓旁臂杏仁束,脊髓旁臂下丘脑束和脊髓下丘脑束等上行通路继续上传。参与痛信号在脊髓
6、中传递的神经递质为谷氨酸和P物质。2..疼痛信号在脑内的传递(1)第三级神经元伤害信息传导通路的第三级神经元:位于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2)痛觉是许多脑区协同整合的一种功能。(3)丘脑是最重要的痛觉整合中枢。(4)边缘系统主要参与内脏疼痛和心理性疼痛的调控作用。(5)疼痛在大脑皮层进行信息加工,最终上升到意识。一、痛觉产生的闸门控制学说1965年加拿大心理学家Melack和英国心理学家Wall合作提出。又叫Gatecontroltheory.(一)中心思想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传入信息进入脊髓后,被分别引入三个系统:闸门控制系统、作用系统,中枢控制系统,这三个系统的协同作用,才能产
7、生一系列复杂的痛感觉、痛反应。(二)三个系统的作用原理1、闸门控制系统T细胞(闸):脊髓后角中传递痛觉信息的第一级中枢传递细胞。T细胞兴奋,可直接启动作用系统。SG细胞(锁):脊髓后角的胶质区细胞,是第一个接收外周信息的细胞。其兴奋,可以突触前抑制的方式抑制T细胞。2、作用系统指接收T细胞发生冲动的较高级的中枢结构。它包括感觉分辩系统和反应发放系统。3、中枢控制系统外周冲动沿脊髓背索内侧丘脑束快速上传到高级中枢,产生广泛的下行抑制。广泛的对从大脑皮质和脊髓各级中枢产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