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732019
大小:20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0
《气压带和风带习题(上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气压带和风带练习题一、选择题读关于大气运动的简图,完成1~2题:1、图中数码表示的内容正确的是A.①极地高气压带B.②副热带高气压带C.③东南信风带D.④副极地低气压带2、关于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全球近地面共有6个气压带、6个风带B.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C.高气压带近地面气温总是比低气压带低D.南北半球的中纬西风带风向相同3、我国南极中山站的五星红旗常年是A.向东北飘扬 B.向西北飘扬 C.向西南飘扬 D.向东南飘扬4、据报道,在挪威、瑞典等北欧国家所降的酸雨,
2、大部分是从西欧国家工业区的排放源传送过去的,其传送媒介是A.极地东风B.东北信风C.中纬西风D.东南信风5.气流处于上升状态的气压带是:A.赤道低气压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C.副热带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6.关于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上有四个低气压带和三个高气压带 B.从高气压带吹出来的风均为偏南风C.高气压带近地面气温总是比低气压带低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打破了气压带的带状分布7、一月份,被亚洲高压切断的气压带是:A.副热带高压带 B.赤道低压带 C.副极地低压带 D.极地高压带8、有关季风的正确叙述是
3、:A.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是形成季风的重要原因 B.季风环流不属于大气环流5C.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是形成东亚季风的重要原因D.我国不受西南季风的影响9、全球气压带、风带开始向北移动时:A.北半球正值夏至前后 B.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正在向北移动C.亚洲低压强盛 D.东亚盛行东南季风读世界部分地区图,图中阴影为地面季风的地理分布区。据此完成10~11题。10.1月,图中A地盛行( )。A.东南季风B.西南季风C.东北季风D.西北季风11.关于B地季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夏季风性质暖热、干燥B.冬季风成
4、因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30°N60°N90°N②读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1.③处的盛行风向是A.东北风B.西北风C.东南风D.西南风2.在气压带①控制下的气候特征是A.炎热干燥B.高温多雨C.温和干燥D.温和湿润③①④0°C.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产生洪涝灾害D.冬季风势力弱于夏季风读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回答12—13题。12.③处的盛行风向是A.东北风B.西北风C.东南风D.西南风13.在气压带①控制下的气候特征是A.炎热干燥B.高温多雨C.温和干燥D.温和湿润下图中箭头表示空气运动的方向,读图完
5、成14~16题。14.若该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环流圈为高纬环流 B.该环流圈为低纬环流C.甲地为副热带高气压带D.乙地为赤道低气压带515若该图为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能正确表示丙处风带风向的是( )16.若该图为东亚冬季风的季风环流,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三地中,乙是陆地B.甲、乙、丙三地中,甲地气温高C.丙气流的性质是温暖湿润D.海陆热力差异是该环流的成因下图为某日“南半球部分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其中①.②
6、.③分别代表气压带或风带。读图完成17-19题。17、该日,南半球正处于()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18、①带大气的运动特点和性质为()A.下沉,热干B.上升,暖湿C.由高纬流向低纬,冷干D.由低纬流向高纬,暖湿19、在③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其特征是()A.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B.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C.常年炎热干燥D.常年温和湿润20、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有规律地南北移动的原因是A.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B.各纬度间的冷热不均C.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D.海陆分布的影响二、综合题1、读北半球的大气环流
7、分布示意图,回答:5(1)在图中补画箭头,表示“三圈环流”(2)图中气压带A是________C是________E是________G是________(3)图中风带B是________D是________F是________(5)在图中气压带E和风带D控制下,降水________(多或少),因为①________;②________。(6)在气压带C控制下,降水________(多或少),因为________________。2、读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气压带断裂成块状的原因是。(2)图中
8、A、B、C三个气压系统名称:A是,B是,C是。(3)亚洲东部盛行风,是由北太平洋西部的高压吹向亚欧大陆的低压,在力的作用下形成的。(4)亚洲南部的风是由于南半球的风向北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的。由此可见,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除外,还有等。5(1)略(2)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