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厂运转管理

污水厂运转管理

ID:23727109

大小:547.00 KB

页数:114页

时间:2018-11-10

污水厂运转管理_第1页
污水厂运转管理_第2页
污水厂运转管理_第3页
污水厂运转管理_第4页
污水厂运转管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污水厂运转管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序解决我国的环境问题,一靠政策,二靠管理,三靠科学技术。在政策上,我国已把环境保护列为一项基本国策并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在管理上,我们不断总结经验,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监督管理,正在建立环境保护工作的新秩序;在科学技术上,关键是要抓好两头,一头是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围绕解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环境问题的关键性技术课题,认真开展科研攻关;另一头是大力开发和普遍推广效益好、见效快、适用性强的治理污染的技术成果,提高广大环境保护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技术素质,帮助广大企业包括乡镇企业加速实

2、现环境保护的技术进步。这是密切科技和生产的结合,迅速提高我国防治污染水平的重要途径。十多年来,我国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设计单位以及工业地区的专业部门在污染防治、环境工程技术等方面取得了许多科技成果,积累了不少经验。把这些科技成果和经验加以归纳总结使多数人掌握,可以避免环保科研工作在一般水平上的重复劳动。把国内科技研究同引进先进技术有效地结合起来,有利于加速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鉴于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和交流、总结经验的迫切性,国家环境保护局科技司和国家环境保护局环境工程协调委员会组织编写了

3、这套《环境工程治理技术丛书》,在编写的体例上既不同于一般的科研成果报告,又不同于一般的教科书,而是突出应用性和经验的总结。本套丛书的编辑委员会承担了组织选题、编写和审稿等具体工作。丛书的内容有单元技术和设备、处理工艺技术和环境污染区域综合防治;废水、废气、废渣的处理与利用和环境影响评价等。在治理技术的编写中,一般包括国内外的技术进展,工艺技术的特点和原理,设计计算和实例介绍与分析,其中有的还包括作者对·些技术问题的讨论和看法。承担编写和审稿的同志大都是多年在第一线上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专家。本套丛书

4、共几十本,计划分批付印出版。虽然我们力图使本套丛书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但由于篇幅所限,每个问题的论述不可能面面俱到,加之从编写到编辑出版时间较紧,而科学技术本身又在不断发展,所以丛书中的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希望得到读者批评指正。张崇华1990年4月114前言1913年,英国的爱尔登(Ardern)和洛开脱(Lockett)在曼彻斯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活性污泥法实验工厂,1914年发表了二篇论文,奠定了活性污泥法的基础。现在活性污泥法已成为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污水处现方法

5、。几十年来,活性污泥法技术有了许多进展,出现了阶段曝气、生物吸附、延时曝气、氧化沟、纯氧曝气、厌氧/好氧(A/O)工艺、A/B法工艺、SBR法工艺等等,但是它们都还属于活性污泥法的范畴。我国是世界上较早采用活性污泥法技术的国家之一,早在1921年,上海建成了日处理3500吨的北区污水处理厂,1926年又相继建成了上海东区、西区污水处理厂,都采用活性污泥法。新中国成立后,在50年代和80年代,我国的污水处理事业发展较快,50年代建设了上海曹杨、西安、兰州等污水厂。进入80年代,污水处理事业有了蓬勃

6、发展。全国已经运转和正在建设的污水处理厂有69座。其中已运转的有天津26万t/d的纪庄子污水处理厂,上海的曲阳(7.5万t/d)、天山(7.5万t/d)、龙华(10.5万t/d)三座污水处理厂,广州的大坦沙污水处理厂(15万t/d),杭州的四堡污水处理厂(40万t/d,一级处理)等。正在建设的有成都三瓦窑污水处理厂(10万t/d),北京高碑店污水处理厂(50万t/d),天津东郊污水处理厂(40万t/d)等。此外,在一些大型企业,配套建成了一批工业废水处理厂,如上海金山石化总厂,吉林化学公司等都建

7、有大型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厂。可以说,我国的污水处理事业蒸蒸日上。而在我国城市污水厂中,采用活性污泥法的占85%以上,活性污泥法生物处理在“唱主角”。在这样的形势下,怎样管好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厂,使它发挥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是当前十分迫切的任务。一个科学管理的污水处理厂,要确保所排出的污水符合规定的排放标准,要使设备和构筑物处于最佳运行工况,要降低能源消耗、降低运转成本,并在生产过程中保护操作工的安全与健康,做到文明生产。本书以活性污泥法城市污水处理厂为主,结合上海和国内其他污水处理厂的运转

8、管理经验和教训,对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技术管理和其他管理工作包括竣工验收给予简要的阐述。一些通用设备如电气和仪表设备的管理限于知识面和篇幅未加阐述。本书供污水处理厂厂长、工程技术人员和中、高级操作工使用。也可作为环境保护和市政方面的设计科研人员、大专院校师生的参考书。本书第二、四、五、六章,第三章第一、三节由包建龙编写,第一章,第三章第二、四、五、六节由王翌娥编写。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上海排水处有关人员的支持和帮助,在此致以谢意。本书的符号基本采用国际污染研究和控制协会,国际理论和应用化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