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戏曲史的跨度及其分期问题

近代戏曲史的跨度及其分期问题

ID:23713052

大小:84.39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11-10

近代戏曲史的跨度及其分期问题_第1页
近代戏曲史的跨度及其分期问题_第2页
近代戏曲史的跨度及其分期问题_第3页
近代戏曲史的跨度及其分期问题_第4页
近代戏曲史的跨度及其分期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近代戏曲史的跨度及其分期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近代戏曲史的跨度及其分期问题摘要:关于近代戏曲史的跨度目前有两种意见:一是仿照中国近、现代文学史的体例,将1840-1919年的戏)1视为近代戏曲史,1920-1949年的戏曲则划归现代戏曲史二是将1840-1949年的戏曲都作为近代戏曲的研究对象。“五四”运动对近代戏曲的影响不是太大,不必分为近、现代两个段落。在汉语中,近代、现代的含义并无严格区别,在英语中则是同一词汇,“近代”一词能指称1840-1949年的戏曲。有人将近代戏曲分为1840—1911、1912—1937、1938-1949三个阶段,这一以社会发展史为依据的划分并不能准确反映近代戏曲发展的阶段性,以20世纪初为

2、界将近代戏曲分为前后两期比较符合近代戏曲史的实际。研究近代戏曲史的跨度和分期问题,既不能脱离社会政治文化语境,但又要注意到文学艺术的发展与社会历史进程并不完全同步,不能筒单地用社会革命史的进程来代替戏曲史发展的进关键词:近代戏曲史;跨度;分期中图分类号:1207.30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862X(2015)04-0161-005相对于古代戏曲史研究而言,近代戏曲史研究是相对冷寂的,改革开放以来,这种情况已有所改变,左鹏军的《近近代戏曲史的跨度及其分期问题摘要:关于近代戏曲史的跨度目前有两种意见:一是仿照中国近、现代文学史的体例,将1840-1919年的戏)1视为近代

3、戏曲史,1920-1949年的戏曲则划归现代戏曲史二是将1840-1949年的戏曲都作为近代戏曲的研究对象。“五四”运动对近代戏曲的影响不是太大,不必分为近、现代两个段落。在汉语中,近代、现代的含义并无严格区别,在英语中则是同一词汇,“近代”一词能指称1840-1949年的戏曲。有人将近代戏曲分为1840—1911、1912—1937、1938-1949三个阶段,这一以社会发展史为依据的划分并不能准确反映近代戏曲发展的阶段性,以20世纪初为界将近代戏曲分为前后两期比较符合近代戏曲史的实际。研究近代戏曲史的跨度和分期问题,既不能脱离社会政治文化语境,但又要注意到文学艺术的发展与社会

4、历史进程并不完全同步,不能筒单地用社会革命史的进程来代替戏曲史发展的进关键词:近代戏曲史;跨度;分期中图分类号:1207.30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862X(2015)04-0161-005相对于古代戏曲史研究而言,近代戏曲史研究是相对冷寂的,改革开放以来,这种情况已有所改变,左鹏军的《近代传奇杂剧研究》、赵山林的《中国近代戏曲编年》、陈洁的《民国戏曲史年谱》、贾志刚主编的《中国近代戏曲史》等打破了这种冷寂的局面,是近代戏曲史研究的重要成果。这一研究也存在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值得作进一步探讨,近代戏曲史的跨度与分期问题就是其中之一。关于近代戏曲史的跨度关于近代戏曲史的

5、跨度目前有两种意见:一是仿照中国近、现代文学史的体例,将1840-1919年的戏曲视为近代戏曲,1920—1949年的戏曲自然也就是现代戏曲了。例如,黄希坚、俞为民的《近代戏曲选》共选13部剧作,最早的一部是黄燮清写于咸丰间的传奇《居官鉴》,最晚的一部是成兆才写于1919年初的评剧《杨三姐告状》。赵山林《中国近代戏曲编年》也是以1840-1919年的戏曲为对象的;二是将1840-1949年的戏曲都作为近代戏曲的研究对象,例如,贾志刚主编的《中国近代戏曲史》和左鹏军的《近代传奇杂剧研究》都是如此。那么,哪种意见较为合理呢?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以“五四”运动为界,将中国民主革命

6、的一百来年分为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前八十年)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后二十年)。有的文学史家以此为据,将1840—1949年的文学划分为近、现代两个阶段,鸦片战争前后至“五四”运动一一即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文学为“近代文学”,“五四”运动之后到新中国建立之前一一即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文学为“现代文学”。这一划分应该说是大体合理的,因为以“废文言,兴白话”为口号的“五四”文学革命运动对新文学的思想内容、语言规则、文体特征、文坛格局等确实有较大影响,“五四”运动前后的文学阶段性差异较为明显,因此,这一划分已得到文学史界的认同。然而,这一时期的戏曲与文学并不相

7、同。从20世纪初开始,特别是“五四”运动前后,以京剧为代表的“旧戏”遭到梁启超、欧榘甲、陈独秀、胡适、钱玄同、傅斯年、刘半农、鲁迅、周作人、向培良等文化名流的尖锐批评,其中,尤以1918年10月《新青年》杂志第五卷第四号亦即“戏剧改良专号”的“炮火”最为集中,也最为猛烈。文化先驱们不只是要对“旧戏”大加改革一一主张利用戏曲进行反帝反封宣传,刷新戏曲的内容,倡导在台词中夹杂长篇政治演讲,废唱,废脸谱,而且有的人还主张“彻鹿扫除”__用泊来的“新剧”代替“旧戏”。可见,“五四”运动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