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686682
大小:5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0
《高中物理活动情境创设原则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中物理活动情境创设原则探讨摘要:本文以弹力的教学为例,从活动情境创设生活化、活动情境创设探究性两个方面谈如何通过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活动情境;生活化;探究性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1003-6148(2016)2-0028-3 活动情境的创设是建构民主、开放、互动、生命课堂的前提,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古语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传统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灌输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创造能力得不到充分发展。究其原因是教师不放手,学生缺抓手,活动情境恰恰
2、是学生的有力抓手。因此,创设生活化和探究性的问题情境,突出其导向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将传统教学过程中直接灌输给学生的概念、规律以生活化和探究性问题情境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以此为抓手,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究疑,从而达到概念、规律的自然生成,探究能力和创造性能力不断提升。下面笔者就弹力一课谈谈活动情境创设的一点体会,与同仁们共同探讨。 1弹力的课堂教学活动实录 活动一通过学生亲历体验射箭游戏,以情激趣,自然引入弹力的新课教学。 活动二建构形变的概念。 情境1:教师演示拉伸弓的弹性绳,学
3、生观察弹性绳在拉力作用下发生什么现象。 学生观察得出结论:形变。 情境2:给学生提供器材(橡皮泥、握力圈),学生通过自主实验,亲身体验形变,合作交流并比较、归纳两种形变的不同之处。 情境3:通过让学生用手指压桌面,学生在亲身体验到手指发生了形变的同时,却无法感知桌面的形变。在学生的探索热情被点燃的同时,教师顺势给学生提供观察微小形变的实验装置,让学生通过分组实验,亲历微小形变的观察过程,体会微小量放大的思想,领悟科学探究的真谛。 活动三建构弹力的方向。 情境1:通过让学生利用握力圈做手部运动,体验握紧
4、时握力圈对手的感觉,引导学生分析握力圈对手的弹力是如何产生的。 情境2:通过让学生亲身体验手远离握力圈、手恰好与握力圈接触、手握紧握力圈3种情况下手与握力圈之间有无弹力,让学生自主归纳总结弹力产生的条件。 情境3:教师演示。用水球与纤维板之间的挤压实验替换课本上书与桌面间的挤压实验,使学生进一步获得直观体验。并让学生借助替换实验自行完成表格,分析归纳弹力的方向。 活动四建构胡克定律。 情境:教师通过设计富有探究性的分组实验,适当放手,让学生通过实验自主探究,测量挂不同质量的钩码时弹簧的弹力以及与之对应的
5、形变量,记录实验数据,根据实验数据作图,根据图像自然建构出弹簧的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 2活动情境创设原则 2.1活动情境创设应该生活化 活动情境的建构应充分发掘和利用生活资源使活动内容生动形象;活动情境创设应强化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通过生活化的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活动探究过程中培养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体会物理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例如:在弹力的引入中,教师设计一个生活化的小游戏射箭,让学生亲历射箭游戏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因势利导,是什么力使箭飞出?它是如何
6、产生的?大小、方向如何?并由此自然引入本堂课的研究课题弹力。而在形变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给每位学生提供一个橡皮泥和一个握力圈,让学生通过挤压、拉伸等手段分别对橡皮泥和握力圈进行重新塑形。橡皮泥被学生按照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塑造成各式各样的小工艺品,而握力圈却不能。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游戏中,自然建构出形变以及两种形变的不同之处。在建构弹力产生条件的过程中,教师给每个学生提供一个握力圈,让学生亲历体验手远离握力圈、手恰好与握力圈接触、手握紧握力圈3种情境下手的感觉,学生直观地感觉到握紧握力圈时手疼,且越紧越疼,从而自然生成弹
7、力的产生条件接触并发生形变。 再如:用弹力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恢复趋势的方向相同的结论判定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比较困难,因为生活中大多形变是微小形变,肉眼难以观测。教师设计一个演示实验,戴上手套,在空中向各个方向弹出肥皂泡,观察肥皂泡离手的短距离内,运动方向是否垂直于手掌平面(相对于手给肥皂泡的弹力而言,重力可忽略不计,尽可能在泡泡速度等于零时将其弹出,这样离开手掌的短距离内,运动方向和手给的弹力方向一致)。用多媒体展示,将泡泡离开手掌短距离内的几幅图片定格,合成一张图,直观观察泡泡的运动方向垂直于手掌平面。让学
8、生在弹泡泡游戏中体验垂直的含义,易于理解,增加趣味,激发求知欲,点燃思维的火花。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活动情境,让学生游戏其中,以情激趣。 2.2活动情境创设应具有探究性 新课程倡导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就是要求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思考、在做中发展。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会科学探究活动,把教学过程变成提高自身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过程,变成提高自己的实践意识、实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