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山隧道监控量测方案研究

六盘山隧道监控量测方案研究

ID:23669273

大小:74.47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9

六盘山隧道监控量测方案研究_第1页
六盘山隧道监控量测方案研究_第2页
六盘山隧道监控量测方案研究_第3页
六盘山隧道监控量测方案研究_第4页
六盘山隧道监控量测方案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六盘山隧道监控量测方案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六盘山隧道监控量测方案研究StudyonMonitoringMeasurementofLiupanshanTunnel周建芳ZHOUjian-fang(中铁十四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济南250000)(TheFifthProjectCo.,Ltd.ofChinaRailwayBureau14thGroup,Ji'nan250000,China)摘要院文章介绍了六盘山隧道监控量测的目的,阐述了施工过程中监控量测的原则与内容,详细说明了六盘山隧道监控量测实施方案,以用于指导六盘山隧道的安全施工。Abstract:Thepurposeisintroducedofthemonitoringmeas

2、urementofLiupanshantunnelinthispaper,theprinciplesandcontentofthemonitoringandmeasurementisdescribedduringthetunnelconstruction.Detaileddescriptionoftheimplementationofthemonitoringprogramisgiven,soastoguidethetunnelconstructionsafely.关键词院隧道施工;监控量测;高风险段落Keywords:tunnelconstruction;monitoringmeasure

3、ment;highriskzone中图分業号院U455文献标识fi马院A文章编号院1006-4311(2014)18-0127-031工程概况六盘山隧道设计为单洞分离式隧道,左右线间隔31-48m,属超长隧道。左线隧道起止R=3060的圆曲线上,隧道纵坡为1.676/-2.782;右线隧道起止桩号为K6+230、K15+710,隧道长度9480m,右线进口位于直线上,山口位于半径为R=3080的圆曲线上,隧道纵坡为1.68/-2.7。项目区地势基木上是中间高两侧低,六盘山主脉地势最高,海拔2900m左右,南北走向,为中低山岭地段,区内峰峦叠嶂、沟谷纵横、山大沟深,路线经过处宽度约10km。区

4、内地貌以成因类型、形态可划分为侵蚀构造中低山、侵蚀构造丘陵、渝河三级阶地和侵蚀堆积河谷四种地貌类型。隧址内山露地层主要为白垩系、第三系,并有覆盖于基岩之上的第四系堆积层。地质构造主要表现为摺皱及断裂。红庄〜山河镇向斜北段开阔,南段收敛,向南东方向倾伏,摺皱轴形态与六盘山山体基本一致,绕六盘山呈半圆弧形分布。米缸山背斜东翼受断层影响,地层倾角较陡。固原〜泾源向斜在下白垩系地层在燕山期摺皱形成向斜,喜山期和下第三系地层又继承性发张。两条主要断裂构造:靳家沟〜南台逆断层(F1)和六盘山(和尚铺~泾源)深大断裂(F2),对线路都有一定影响。隧址区地处六盘山腹地,地下水赋存主要受地质构造、地貌、岩性、

5、气候和古地貌条件的控制。隧址区地表水不发育,进口端沟谷具常年流水,是地下水以泉的形式补给。出口端多为无水干沟。六盘山隧道处于弱透水性岩层中,伴冇干湿、冻融交替作用。2监控量测S的意义尧原则与内容2.1监控量测S的和意义2.1.1通过监控量测能够了解施工期的施工情况,从而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的同吋为工程施工服务。为了对施工工艺进行改进和为施工参数的修改提供数据依据,必须充分认识各种因素对隧道受力和变形造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淤为了能给安全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必须对开挖坡度、梯度以及进尺和钻爆法等施工参数进行调整来对开挖过程进行控制。经过对检测资料进行分析和反馈后进一步对设计和施工方案进

6、行修改,从而在加快施工进度的同吋确保安全。于对支护效果进行了解,然后根据检测数据反馈分析对下一步支护结构的受力和变形进行预测,根据受力和变形的发展趋势以及建筑物的情况决定是否采取其他保护措施。这样不仅为优化经济合理的支护参数提供依据,更为艽他隧道的安全施工和运行等提供依据和参考。盂为了确保工程安全,必须对施工安全和隧道结构的稳定性进行预测并减小地表和围岩的变形,因此,通过分析地表和围岩变形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能够对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进行针对性的改进。榆为研究地层、地下水、施工参数和地表沉降与土体变形的关系积累数据,为改进设计和调整施工参数提供依据;掌握和收集地下水位变化动态和超前注浆对地表的影

7、响因素,防止地下水资源的流失和施工污染,保护生态环境。2.1.2安全运行的需要。由于在开挖隧道之前不能够充分掌握地质条件和岩体形态,因此,为了达到对隧道围岩的稳定性和支护结构的工作状态进行了解的B的,通过施工期的检测能够直接获得隧道性状的变化。为了避免隧道由于发生结构和环境安全事故,必须建立预警机制并且根据支护结构的工作状态采取相应的措施,这就需要掌握支护结构的变化规律。但是隧道支护后,由于周边围岩应力卸荷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