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669100
大小:5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9
《政治课应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政治课应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任何理论都是一种抽象,而科学的抽象都科学地反映了客观事物。恩格斯在介绍《资本论》的方法时指出:马克思在编写《资本论》的时候,研究的方法是从实际出发,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个思维行程就是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抽象、从复杂到简单。叙述的方法则是根据研究的结果,把它所反映的客观事物从理论上表述过来,因而与上述思维行程正好相反,它是从本质到现象、从抽象到具体、从简单到复杂……在叙述的行程(由里及表)中,“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75学认识成果为对象的,它同科学认识成
2、果的形成过程并不等同,后人无需也不可能重复科学认识成果形成的全部过程。但是,“对待科学认识成果,必须表现出与科学认识成果中被‘对象化’、具体化了的人类活动相符合的活动”(帕尔纽克:《作为哲学问题的主体和客体》,181页)。这就是说,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进行必要的认识成果形成过程的复原。明确这一重要哲理,对于克服目前尚为普遍的从理论到理论或从理论到实践的教学倾向,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首先要重视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就知识的总体来说,无论何种知识都是不能离开直接经验的
3、。任何知识的,在于人的肉体感官对客观外界的感觉,否认了这个感觉,否认了直接经验,否认亲自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他就不是唯物论者。作为政治课教学,要使学生掌握大量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知识,不能像物理、化学教学那样借助于实验的手段,让学生直接通过现象的观察来探索物质运动变化的规律。但这绝不意味着对感性经验可以忽视。实践证明,一个感性认识十分贫乏的人,是很难掌握事物的因果关系并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的。三岁孩童会由于给他看病的医生没有头发,就认为没有头发的人都是医生。因此,政治课教学应力争为学生的实践、感知创造条件。例如:在讲完高二哲学常识第一课世界物
4、质性的论证以后,必须进一步搞清意识的现象和本质。只有这样,才能最后完成世界物质性的论证,才能真正排除唯心主义的一元论和二元论。列宁也正是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上对物质作了科学的界定。教学一开始,我紧握双拳让学生回答:我手里是什么东西?学生只凭主观臆想,怎么也猜不出来。接着,我摊开双手让学生闭着眼睛摸。学生立即回答:一块是石头,一块是海绵。我问:你怎么知道?学生说:我摸出来了。这表明,感觉作为最基本的意识现象,也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而这种反映必须通过“实践”。这种教学形式具体、简单,但它使学生对意识本质的理解更加深刻,而且使教学内容有信度
5、、有力度。又如:在讲经济学的等价交换原则时,先从1袋米=4双袜子的交换等式提出:1袋米换2双或6双袜子能否成交?学生很快便能悟出交换双方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而介入货币,提出1台大屏幕彩电与1000元人民币能否成交?当货币增加至5000元时,学生立即回答:差不多。这说明学生已悟出了价值与价格相符的原则。由此抽象地概括出等价交换的原则,就顺理成章了。这种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行程,实际上是重现当年马克思发现等价交换原则的实践过程。当然,对大量的、更为复杂的理论,不可能完全采取这种简单的方法,但从实际出发、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不变。例如:在讲价值规律
6、时,应让学生到市场上去了解一下价格与供求的关系;讲国际关系,应先叫学生看几份报纸,了解一下国际形势的动态。心理学告诉我们,为了掌握一些复杂的概念,应当采用“直见和词语的正确结合”。词不仅能使直观材料更加鲜明和突出,也可以指引学生在观察中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对概念和理论做出规定和解释。现在,国际上不少学者在其著作中论证了这样一个思想:学生在特殊的对象活动的基础上,应当学会在所掌握的知识资料中区分出基本关系来。在政治课教学中,这种基本关系首先应该是具体与抽象、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讲商品的概念,必须区分物品、劳动产品和用于交换的劳动产
7、品;讲**,必须把**与法制、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相区别;讲国际关系,必须把国际现象与国际阶级斗争联系起来,如此等等。总之,只有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只有感觉的材料十分丰富(不是零碎不全)和合于实际(不是错觉),才能根据这样的材料造出正确的概念和理论来”(《毛泽东选集》,第1卷,267页)。二、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必须对理论作具体的历史的分析任何理论都有它赖以产生的历史条件,都有其自身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对于理论,如果我们不把它产生的条件以及它自身发展的历史搞清楚,那就难以达到真正的理解。毛泽东说:“马克思以前的唯物论,离开人的社
8、会性,离开人的历史发展,去观察认识问题,因此不能了解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下面,我们通过对一个重要概念的剖析,来说明概念本身所包含的具体的历史条件,从而正确、全面地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