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656615
大小:20.05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09
《招贴设计中的水墨语言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今年,共有19所高校部分外国语专业可单独招生,这些单招的试点院校将按有关规定自行组织命题和单独考试,在全国统考前提前录取招贴设计中的水墨语言探讨 摘要:水墨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墨语言在招贴设计中的运用,丰富了现代招贴的设计风格,表明了中国本土文化的繁荣。文章通过分析招贴设计的起源和水墨元素在其中的应用,描述了水墨语言的基本内容和精神文化内涵,分析了传统水墨画与现代招贴设计的关系,以及水墨语言的运用对招贴文化内涵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招贴设计;水墨语言;民族风格;设计本土化 一、招贴设计概念与基础 招贴又称海报,它是户外广告的主要形式,也是广告最原始的表现形式之一。尽管当今宣
2、传媒介不断多样化,但招贴所具有的特点是其他任何媒介所难以替代的。一幅完整的招贴作品大多由图形、色彩及文字构成。一幅招贴中,最具有感染力、能够第一时间吸引观看者注意力的要素往往就是视觉形象,图像往往比文字传播更具有说服力。招贴中的色彩不仅能增强表现力,也能看出设计师的品味和色彩驾驭能力。文字在招贴中也同样重要,它可以作为说明文字出现,帮助观看者与设计师进行心灵上的沟通,更好地对该招贴作品进行理解,同时它也可以作为图形的一部分出现,自成设计。 二、水墨语言基本内容小语种自主招生的对象主要是外语教学质量较高的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考生被录取后,不得再报考其他高校,新生入学后也不得转入其他专业。今年,
3、共有19所高校部分外国语专业可单独招生,这些单招的试点院校将按有关规定自行组织命题和单独考试,在全国统考前提前录取招贴设计中的水墨语言探讨 摘要:水墨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墨语言在招贴设计中的运用,丰富了现代招贴的设计风格,表明了中国本土文化的繁荣。文章通过分析招贴设计的起源和水墨元素在其中的应用,描述了水墨语言的基本内容和精神文化内涵,分析了传统水墨画与现代招贴设计的关系,以及水墨语言的运用对招贴文化内涵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招贴设计;水墨语言;民族风格;设计本土化 一、招贴设计概念与基础 招贴又称海报,它是户外广告的主要形式,也是广告最原始的表现形式之一。尽管当今宣传媒介
4、不断多样化,但招贴所具有的特点是其他任何媒介所难以替代的。一幅完整的招贴作品大多由图形、色彩及文字构成。一幅招贴中,最具有感染力、能够第一时间吸引观看者注意力的要素往往就是视觉形象,图像往往比文字传播更具有说服力。招贴中的色彩不仅能增强表现力,也能看出设计师的品味和色彩驾驭能力。文字在招贴中也同样重要,它可以作为说明文字出现,帮助观看者与设计师进行心灵上的沟通,更好地对该招贴作品进行理解,同时它也可以作为图形的一部分出现,自成设计。 二、水墨语言基本内容小语种自主招生的对象主要是外语教学质量较高的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考生被录取后,不得再报考其他高校,新生入学后也不得转入其他专业。今年,共有1
5、9所高校部分外国语专业可单独招生,这些单招的试点院校将按有关规定自行组织命题和单独考试,在全国统考前提前录取 点是水墨最基本的元素。点的运用能增加画面的律动感,墨点的大小、虚实、重叠、疏密等的不同也能给整个画面带来完全不一样的视觉感受,墨点的运用方式随着整个视觉主题的需要而调整。连续的点构成线,并排的点或线生发成面,因此点是一切事物的始源,是万物的根本。线条是中国传统国画中最常用的表现形式,线条在画面中产生丰富的变化,给观者带来美的感受。马蒂斯曾说,线条诉诸心灵,色彩诉诸感觉,应该先画线条,待心灵得到磨练后,它才能把色彩引向一条合乎理性的道路。知其白,守其黑。黑白的水墨看似简单,其实蕴含着千
6、姿百态的深浅浓淡变化,追求山水的天然情趣及朴素的黑白之道,赋予了物象空灵淡雅、清新灵动之感。在当代的招贴设计中,除了黑白墨色往往也会运用或浓或淡的色彩来进行烘托,如今墨色与彩色已经共同构成了当代中国绘画设计艺术。如靳埭强先生的招贴《心》(图1),就将色彩与墨色进行了结合,墨色部分为山川,红色点亮为一轮红日,其主题和态度也就清晰明确且饱含感情地表现出来了。 三、水墨语言与招贴设计的交融小语种自主招生的对象主要是外语教学质量较高的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考生被录取后,不得再报考其他高校,新生入学后也不得转入其他专业。今年,共有19所高校部分外国语专业可单独招生,这些单招的试点院校将按有关规定自行组织
7、命题和单独考试,在全国统考前提前录取 中国的艺术设计大致源于洋务运动后,标志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上海发源的月份牌画的出现。这种刻画细腻、质感逼真的月份牌画便是中国招贴设计的发端。新中国成立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独立形式的招贴设计出现了。此时中国的招贴设计在与西方的交流碰撞中变得越来越多元化,却开始忽略中国传统元素,盲目学习西方的潮流。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靳埭强、陈幼坚等国际设计大师在吸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