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654510
大小:4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9
《喜爱哭闹的宝宝之心理分析-第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喜爱哭闹的宝宝之心理分析
2、第1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很乖巧,也就是具备听话、自主、服从性高、做事专心等特质;可是不少孩子表现出来的却是很任性、爱发脾气、懒散、爱哭闹、胆小等。有的年轻妈妈反映,她家的小宝宝特别爱哭闹、爱发脾气,大人如果不按他的意思办,他就使出自己的法宝“哭”,让父母十分为难。 喜爱哭闹的宝宝之心理分析
3、第1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很乖巧,也就是具备听话、自主、服从性高、做事专心等特质;可是不少孩子表现出来的却是很任性、爱发脾气、懒散、爱哭闹、胆小等。有的年轻妈妈反映,她家的小宝宝特别爱哭闹、爱发脾气,大人如果不按他的意思办,他就使出自己
4、的法宝“哭”,让父母十分为难。 喜爱哭闹的宝宝之心理分析
5、第1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很乖巧,也就是具备听话、自主、服从性高、做事专心等特质;可是不少孩子表现出来的却是很任性、爱发脾气、懒散、爱哭闹、胆小等。有的年轻妈妈反映,她家的小宝宝特别爱哭闹、爱发脾气,大人如果不按他的意思办,他就使出自己的法宝“哭”,让父母十分为难。 个案:我家有个爱哭娃 楠楠是个可爱的小女孩儿,就是特别爱哭,每次哭的时候,小脸蛋都给哭花了。有一次从幼儿园回来后,在路上就哭个不停,说小朋友都不跟她玩儿,她在幼儿园一个小朋友都没有。其实妈妈因为这件事情曾经跟楠楠的一个好朋友媛媛说过
6、,提出希望让媛媛跟她家楠楠玩,可媛媛表示,楠楠太爱哭,原来大家都喜欢她的,现在没人愿意跟她玩了。 妈妈真的挺为楠楠发愁的。既然在幼儿园不开心,回家后楠楠就格外不顺心,提出的要求也格外不合理,有时你简直认为她就是在为难妈妈,但如果不满足她,比如大家吃米饭她必须要吃到馄饨,否则就哭闹个不停。还有,周六下雨,妈妈带她到姥姥家去玩,回来时雨停了,路过一个水坑时,妈妈领着楠楠要绕开走,楠楠使劲挣开妈妈的手,一定要踩着水坑过,把妈妈气得一直数落她,直到把她数落哭为止。妈妈不明白,孩子怎么不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呢? 妈妈曾想过很多办法,楠楠在家里哭闹的时候,用色彩鲜艳、新
7、奇的玩具转移她的注意力,和楠楠玩有趣的游戏,在孩子特别开心的时候鼓励孩子继续这样做就更好了。的确,妈妈讲着有趣的故事时,楠楠的目光都被吸引住了,逐渐停止了哭泣。但当妈妈把玩具收起来或讲完了故事时,楠楠又会因为什么事情而开始哭闹。而且每天都要带一个玩具陪她上幼儿园,不管吃饭、喝水都得拿着。 现在,有时半夜都要哭醒一两次,妈妈不知道,楠楠这么爱哭闹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们知道,引起幼儿情绪反映的原因有很多,1岁前主要为满足生理需要。例如:温暖的环境、吃饱、睡足、尿布干净、身体舒适等,都常常是引起愉快情绪的动因。2岁后的幼儿除满足生理需要外,还需满足社会性的需要。此外
8、,有些孩子天生的气质属压抑性,天生爱哭闹。这里,我们着重谈一下孩子哭闹的心理原因。 宝宝感受到压力会哭闹 现代的孩子在得到铺天盖地的爱的同时,也失去了随心所欲地玩乐的自由;在得到大量玩具的同时,却失去了与父母拥抱、游戏和谈话的机会;在幼儿园,教师与孩子、孩子与孩子之间有时会有一些问题发生,如受到批评,不能与小朋友友好相处等等,这些都是使孩子产生压力感的原因。 当宝宝感到有压力时,由于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往往无法清楚地讲出来,因此他们有时无法得到成人的及时帮助。而且由于他们自身的知识以及处世经验缺乏,处理问题的能力太差,因而不能自己解除压力。所以,当压力过大或持
9、续时间过长时,孩子会产生诸如抑郁症、厌食症、睡眠障碍等生理或心理问题,这些将严重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 作为家长,如果你能细心观察孩子的言行,就能觉察孩子是否面临压力以及压力的程度如何。 一般而言,当宝宝面临压力时: *行为方面常表现为爱说假话、爱打人,故意损坏东西; *情绪上常表现为爱哭闹、不讲理,常常感到害怕而纠缠着大人,睡眠不稳,夜惊(从睡梦中突然惊醒甚至坐起),梦魇以至梦游等; *身体反应是经常持续(用力)眨眼睛、咬指甲、挖鼻孔,面部或四肢肌肉抽动等等; *精神反应则表现为注意力不能集中,爱忘事,爱胡思乱想,说话含糊不着边际等等。 发现宝宝出现
10、某些上述反应时,父母应多与孩子接触和交流,帮助孩子自然地解除压力。当然,你也可以采取以下的方法帮助孩子解压。 解压妙点子 1、你可给宝宝一些纸与笔,让他随心所欲地画; 2、给宝宝讲一个有意思的故事,但你只讲故事开头,让他续编故事; 3、让宝宝提出游戏的内容和玩法,和宝宝一起玩; 4、当宝宝从梦中惊醒时,安慰他之后,让他说一说都梦见了什么。而且当孩子叙述时,不要随意打断,也不要提建议或下结论。 这些活动,可以使父母比较清楚地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了解使孩子感到压力的原因,从而帮助孩子减轻或解除压力。 你应掌握的应对策略 1.避免过度呵护或禁止 当孩子
11、产生心理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