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油田桥19井区长3油层组储层特征研究及目标区优选

安塞油田桥19井区长3油层组储层特征研究及目标区优选

ID:23615901

大小:7.38 MB

页数:78页

时间:2018-11-09

安塞油田桥19井区长3油层组储层特征研究及目标区优选_第1页
安塞油田桥19井区长3油层组储层特征研究及目标区优选_第2页
安塞油田桥19井区长3油层组储层特征研究及目标区优选_第3页
安塞油田桥19井区长3油层组储层特征研究及目标区优选_第4页
安塞油田桥19井区长3油层组储层特征研究及目标区优选_第5页
资源描述:

《安塞油田桥19井区长3油层组储层特征研究及目标区优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西安石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传统沉积学的研究方法改变为通过计算机进行模拟和定量的计算,通过三维可视化再现当时的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哺1。在此基础上,成功地预测和寻找有利的成藏区域是通过分析油气成藏的相关要素来完成。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著名的盆地,分别在我国的中部与西部地区,晚三叠纪的时期,盆地南部区域出现的湖泊规模较大,该湖泊是因为印支运动开始出现了明显的持续分异过程,在盆地的南部偏西,盆地的沉降中心和沉积中心大致一样,而且湖泊水体为淡水。长庆油田在研究鄂尔多斯盆地时制定了一套划分办法将它划分为10段,

2、根据延长组的总体沉积特征自下而上的划分。湖盆开始形成于长10期,发展在长9、长8两个时期,在长7期石湖盆范围和深湖的沉积规模都是最大,范围从北边的湖侵至乌审旗附近,达到全盛时期。湖盆开始逐渐萎缩于长6期,主要是由于不断的注入和充填河流携带沉积物,在长4+5期有所改变,但整个湖盆逐步萎缩的大趋势改变不了,只是发生了短暂的范围的湖侵。长2期,湖盆演化为陆相的河流沉积环境,但庆阳附近区域为三角洲前缘水下环境。长l期,鄂尔多斯盆地沉积中心向东转移,呈现出西部高东部低的地形特点,造成全区抬升的原因是由于抬升在方向

3、上的差异性口3。到长1期,盆地地层中煤线或煤层发育的非常快,更多的地方开始演变为陆相沉积环境,发育的沉积体系包含了从物源区到湖盆中心的所有沉积体系类型。从原来的开发经验来看,鄂尔多斯盆地的油气勘探难度大、识别和探寻油气藏障碍多是由延长组储层岩体岩性较细阳1,孔隙性和渗透性也差,而且储层物性变化较大等特点造成的呻1。面对以上难题,油田通过进行科技技术难题的攻克,在低渗透油气藏研究方面保持了领先的地位,在技术上有了质的飞跃,在开发低渗透甚至是超低渗透油气藏方面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目前国内外主要通过沉积相

4、、构造特征和储层综合评价三个方面进行油气藏富集规律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地质概况为前提,研究盆地地质构造和沉积相对含油储集体形成及储集性能的控制;以储层沉积学研究为基础,分析储集层的岩石学特征、孔喉发育特点;研究孔隙成因类型及其控制因素.在沉积和储层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形成油气藏圈闭的条件,分析油气藏控制因素及分布规律,为勘探开发提供依据。1.3研究内容该论文的主要内容为:以储层的地质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岩心观察描述,结合薄片鉴定、取芯化验测试分析资料,结合电测曲线等,着重开展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区长

5、3层组对比和构造分析在充分收集理解前人地层划分方案的基础上,利用研究区所收集的钻井岩心测井曲线等资料结合前人有关地层划分对比方案,对桥19井区长3油层组进行小层划分与对比和顶面构造特征研究。(2)研究区储层沉积相特征研究通过对区域沉积背景的理解,利用研究区探井评价井的岩心,测井曲线特征,进行2万方数据第一章引言单井沉积相的研究,并建立连井剖面进行骨干相剖面研究,确定桥19井区长3油层组的沉积体系,进行各类沉积微相的研究分析。(3)研究区储层特征研究通过储层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的研究,对

6、研究区长3储层进行分类和评价。(4)解剖长3典型油藏,初步研究长3油层组油藏油气富集规律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构造、沉积和成岩作用与生储盖和油气分布规律的关系,结合各层油藏控制因素和分布规律,在储层综合评价的基础上,确定成藏有利区。(5)目标区优选根据研究区油气富集规律,结合储层物性特征、砂体展布特征、一些构造高位以及试油结果等,对研究区储层进行目标区优选。1.4研究思路及方法本文拟通过大量钻井资料进行小层精细划分对比,分析储层构造特征,利用岩芯沉积学观察资料,结合测井相分析和粒度分析、薄片岩性分析等

7、资料,确定沉积微相特征,利用砂体对比以及平面砂体厚度等值线分析技术,开展砂体展布规律研究;综合应用多种分析测试手段,如: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图像孔隙等常规方法和各类分析化验资料等,开展储层微观特征研究及孔喉结构特征研究,并进行储层综合评价。在对油层四性关系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测井解释模型,分析测井解释参数。结合录井资料,测试资料,采用各种统计技术和交会图技术。以油层的静态属性参数(孔、渗、饱)的测井研究为基础,以油层的动态属性(相渗透率)的测井研究为核心,静动结合,有效建立油层产能测井评价模型。

8、在单井产能评价的基础上,结合有利储集相带展布规律、储层特征及综合评价、微构造、岩性油藏成藏规律的研究,对产能主控因素进行全面研究。综合分析桥19井区长3层岩性油藏高产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预测高产富集区的分布。3万方数据西安石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1-1研究区技术路线流程图研究方法:利用岩心资料、测井录井及各种分析化验资料,运用沉积学、地层学、储层地质学、石油地质学等理论与方法,借助Forward、carbon、Geomap及石文等石油地质专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