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605435
大小:5.30 MB
页数:95页
时间:2018-11-09
《甘孜—理塘结合带南段玄武岩特征及构造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甘孜-理塘结合带南段玄武岩特征及构造意义2015韩兆诣硕士矿产普查与勘探梁斌教授ClassifiedIndex:P56U.D.C:551Southwest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MasterDegreeThesisBasaltCharacteristicsandTectonicSignificanceintheSouthernofGarze-LitangSutureZoneGrade:2015Candidate:ZhaoyiHanAcademicDegreeAppliedfor:MasterSpeciality:MineralResource
2、ProspectingandExplorationSupervisor:ProfessorLiangBinMar.10,2018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I页摘要甘孜-理塘结合带是中国大陆地壳中三江特提斯造山带与松潘-甘孜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川西义敦古岛弧与扬子地块碰撞的缝合线,代表着在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打开,于晚三叠世末期闭合的洋盆。玄武岩是甘孜-理塘结合带中蛇绿混杂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是探讨结合带以及松潘-甘孜造山带地质构造演化的重要对象之一。本文主要对甘孜-理塘结合带南段四川省木里、稻城、理塘县一带蛇绿混杂岩中的玄武岩进行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综
3、合资料研究。从岩石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和大地构造背景等方面,详细的分析了该蛇绿混杂岩的组成成分、组合特征,对其中玄武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构造环境、形成时代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探讨了甘孜-理塘结合带南段的地质构造演化。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带的边界均为断裂,其内部也发育有与周围构造线相一致的大小断裂和韧性剪切带。该带具有十分复杂的物质组成,主要为一套“整体无序、局部有序”地质体组成。根据其物质组成、形成环境及时代,可划分为基底残片、外来岩片(斜坡-盆地边缘沉积)、洋岛-海山组合、洋内弧、洋盆系统等多个单元。超基性岩与基性火山岩建造、深海碎屑岩建造以及混杂其中的外来灰岩岩块共同构
4、成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带。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带中玄武岩分布广泛,依据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可划分为洋岛型玄武岩及大洋中脊玄武岩。洋岛型玄武岩与厚层状-块状颗粒灰岩共生,属于理塘蛇绿混杂岩带的洋岛-海山组合。具低K2O、Na2O,高MgO、FeO的特征,属钠碱性系列拉斑玄武岩;稀土元素含量较高,轻重稀土分馏程度较高,表明由地幔岩经低度部分熔融所产生的;微量元素方面,岩石中的大离子亲石元素变化较大,可能是由于后期蚀变及风化作用影响形成的,不代表原生岩石的特征。大洋中脊玄武岩属甘孜理塘蛇绿岩组成部分,具低TiO2、K2O、Na2O,高MgO、FeO的特征;稀土元素配分型式既有与夏威夷
5、等洋岛玄武岩类似的右倾斜的轻稀土富集型曲线,也有与大洋中脊玄武岩类似的平坦型曲线,反应了本区洋中脊玄武岩的复杂性。微量元素蛛网图曲线整体具有Ba、Th、Ta富集,K、Nb亏损的特征。综合分析认为洋底-洋脊玄武岩产于洋盆环境,属于大洋中脊低钾拉斑玄武岩系列。洋底-洋脊玄武岩初始岩浆的形成可能与尖晶石二辉橄榄岩部分熔融有关,而洋岛-海山玄武岩初始岩浆的形成可能与石榴石橄榄岩部分熔融有关。大洋中脊玄武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为219.73-222.17Ma,岛弧玄武岩为219.35±0.45Ma,表明其时代为三叠世晚期。在硅质岩中取得放射虫化石,为假桩球虫Pseudost
6、ylosphaerasp.及隐王冠虫Cryptostephanidiumsp.,其时代为中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II页三叠世拉丁期,可能为甘孜-理塘洋强烈扩张的时期。上述研究表明,本区理塘蛇绿混杂岩带在晚二叠世末期随澜沧江洋的关闭和金沙江洋壳向西俯冲,开始形成甘孜-理塘洋盆。早-中三叠世,甘孜-理塘大洋迅速扩张,中三叠世扩张至最大范围,晚三叠世甘孜-理塘洋壳由东向西俯冲消减,并于晚三叠世末期闭合,形成义敦岛弧火山岩带。在晚三叠世诺利晚期-瑞替期,义敦火山岛弧与其东侧的雅江北东大陆边缘发生碰撞,形成碰撞造山带,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就是此次板块碰撞作用的产物。关键词:甘孜-理
7、塘蛇绿混杂岩玄武岩构造意义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III页AbstractTheGarze-LitangsuturezoneisanimportantpartoftheSanjiangTethysorogenicbeltinthecontinentalcrustofChinaandtheSongpan-Ganziorogenicbelt.ItisasutureofthecollisionbetweentheancientislandarcandtheYangt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