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572909
大小:59.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09
《试议媒介融合趋势下新闻教育的改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议媒介融合趋势下新闻教育的改革媒介融合趋势下新闻教育的改革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媒介融合趋势下新闻教育的改革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新闻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摘要:媒介融合在深刻转变媒介生态环境的同时,也对当今新闻传播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新挑战。本文重点探讨了媒介融合对新闻传播学课程体系的优化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如何有效进行融合新闻技能培训而又不至于使未来的记者成为媒介融合工具的奴隶,如何加强与媒介融合教学和研究相应的“硬体”建设,如何解决媒介融合师资匮乏的矛盾等理由。 关键词:媒介融合新闻传播学教育改革 关于媒介融合的界定,并没有在学理上形成共
2、识。我们所能感知到的媒介融合,从宏观来看,由于当前技术更为多样、复杂,它推动新闻生产更加细化、专业分工更为明显,同时可能导致在新闻发布通道与平台上形成新的力量对比,从而带动多样化的合作模式的形成。①我国新闻教育机构发展迅速,已经有360多所高等院校建立了新闻传播学院或者新闻传播系,新闻传播的教学点(即专业点)已经达到650个,②这些教育机构每年培养了大量的新闻传播类人才。而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业界对于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总结为人才的“多能”,甚至“全能”,他们需将媒介融合内化为自身的职业理念,只有样样精通、业务技术全面的复合型人才才能成为当前新闻传播产业的宠儿,中国的高
3、校作为媒介融合理念的教育基地,新闻传播学课程体系改革亟待开展。 课程体系的优化改革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的积累,我国的新闻院系已经构成一套课程体系框架。高等教育的学科架构决定了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其具体内容则落实在学科专业框架下的课程体系安排上。 处理好同一学科框架下不同专业课程体系间的关系。新闻传播学科作为一级学科,下设新闻学和传播学两个二级学科,在本科阶段具体的专业主要有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以及出版等,这些专业的课程体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课程体系的优化改革,首先要处理好不同专业课程体系间的关系,其实质则是涉及对通才与特色关系的理解理由。笔者认为,在媒介
4、融合背景下,“重基础、宽口径”的重要性更加凸显,而其中的“口径”,则要体现在不同专业课程体系间的交叉和融合上。 处理好专业课程体系内部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比例关系。对于专业课程体系内部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比例理由,美国的新闻教育界也一直有争论,产生了两种培养模式:一是以语言文字等人文学科为基础,强调采写编评方面的技能课程;二是职业训练模式,重视培养学生广博的知识背景和部分新闻方面的技能训练。③新闻人才的理论素养和职业技能并不矛盾,我国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在沿袭美国学院式新闻教育体系的基础上,应该积极寻求与职业训练模式之间的平衡。笔者对长三角地区几所高校新闻传播学课程体系作了考察
5、,各校的课程体系大同小异:公共基础课程约占40%;专业课程以及毕业实践等课程约占60%。笔者认为学生经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公共基础知识还是比较扎实的,可以适当减少公共基础课程的比例,扩大专业课程比重,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专业知识的涉及面。 专业课程的设置应该动态化。当前很多高校在新闻专业课程设置上,对不同课程的课时数整齐划一,但是媒介融合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新的传播理念和模式、新的传播技术不断出现,因此高校在新闻传播专业课程的设置上,要注意动态化,实现跨媒体、精专业的课程设置。首先是主干课程的适应性调整,主干课程应该是全国高校新闻专业教育的通用课程,既要突出技能型,又要在理论
6、上注意与研究生阶段的衔接;其次是对非主干专业课程的调整,高校应该结合自身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效果的实际情况,对专业模块的课程设置加以定期的调整,加强跨媒体类的课程建设,而不应该只局限于某一特定媒体类型。 致力于提升新闻传播的专业地位 媒介融合背景下,传统的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界限被打破,在某种作用上来看任何人都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和传播平台成为新闻的采集者和传播者,同时新闻从业人员对媒介融合技术的依赖性也逐渐加强。那么专业的新闻工如何体现其专业性?如何在有效驾驭媒介融合技术的同时又不沦为媒介的奴隶?解决上述理由的关键在于,高校在新闻人才培养时,应致力于提升新闻传播的专业地位。
7、 加强职业理想教育。2005年11月,国际新闻教育界的第一个共识性文件——《北京共识》明确地认定和描述了新闻教育的目标:新闻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具有神圣的社会责任感、宽阔的国际视野、深厚的文化修养、科学的思维策略和精湛的专业技能的新闻工。④在这一共识下,高校在新闻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应该不断加强职业理想教育,以人文精神为导向,培养其追求真相的执著精神,增强其法治意识、现代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其充分认识新闻工的神圣使命:他们应该是社会舆论的先导,是社会正义的坚定守望者,是教育人民的先生。 不断夯实基本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