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564636
大小:56.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09
《对我国当前高校岗位津贴制度的剖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我国当前高校岗位津贴制度的剖析随着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深入,岗位津贴制度已成为国内高校普遍实行的一项提高教师待遇的重要措施。本文阐述了高校实施岗位津贴制度的意义以及取得的成效,分析了高校岗位津贴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找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关键词:高校;岗位津贴制度;人事制度 一、我国高校岗位津贴制度实施的背景和意义 建国以来,我国高校先后经历了1956年、1985年和1993年三次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以及多次较大规模的调整,逐步建立了符合我国国情的高校工资制度。1999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当前深化高等学
2、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2000年,中组部、人事部、教育部出台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为我国高等学校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2007年人事部、教育部出台了《关于高等学校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由此开始,国内兴起了新一轮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浪潮。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已实施岗位津贴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高校教职工的薪资待遇,调动了教职工的主观性和积极性,吸引了不少优秀人才加入到高校师资队伍中,推动了高校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二、我国当前高校岗位津贴制度的内容和基本模式 (一)我国当前高校岗位津贴制度的内
3、容 归纳起来,当前我国高校津贴分配制度的指导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与“按生产要素贡献参与分配”,其目的是改革原有不合理的分配制度,建立起“按岗定薪,按劳取酬,优劳优酬,严格考核,注重业绩,拉开距离,普遍提高”的分配原则和“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激励竞争机制,创造有利于优秀人才成长的制度环境,改善高校教师的工资待遇,调动高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校内津贴主要包括岗位基础津贴、岗位绩效津贴、关键岗位津贴和特殊津贴,总体上都偏向教学、科研,向高层次人才和重点岗位倾斜,这体现了高校的自身特点。 (二)当前我国高校岗位津贴
4、制度实施的三种基本模式 第一种模式是以岗位中心,按岗位类别把校内津贴标准分为若干等级,设定每一级岗位的目标任务和对应的津贴标准,根据教师所聘岗位和他任务完成情况发放津贴。这是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都采取的岗位津贴模式;第二种模式是以编制为中心,根据定编情况,按教师的职称、学历等条件,设定各等级基本的津贴标准,然后再根据实际完成的教学或科研成果的多少给予奖惩;第三种模式介于前两者之间,把岗位津贴分为基础津贴和业务津贴,教职工完成基本的岗位工作职责即可享受基础津贴,基础津贴的差距较小,主要依据教职工的年功和职级、职称等自然条件确定;而业务津贴差距较大,其
5、与教师所完成的教学、科研任务挂钩,其对工作目标的设定比较高。 三、我国当前高校岗位津贴制度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十年来,我国各类高校实施的岗位津贴制度虽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成果,但是由于主观客观等诸多因素,高校岗位津贴制度在改革进程中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和矛盾,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高校岗位津贴制度缺少宏观政策的支撑 高校岗位津贴制度没有国家强有力政策的支撑,合法性不强,政府各主管部门的政策也还没有完全落实,所以政府对高校教育经费投入一直不足,高校教育经费困难,在这样的前提下进行分配制度改革,其经费主要是学校扩招学费、成人教育、科技产业、科研
6、服务等收入,加上学校建设需要大量资金,很难保证分配制度改革的深入和持续进行。 (二)高校岗位津贴制度缺乏全面人事制度改革的配合 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是一项复杂庞大的工程,内容包括机构编制改革、用人制度改革、分配制度改革、聘任制度与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制度改革等,而高校岗位津贴制度改革属于高校分配制度改革的范畴,因此高校岗位津贴制度改革必须有人事制度各个方面改革的配合,同时需要相应的配套措施的有效保障。但由于高校岗位津贴制度的实施没有强有力宏观政策的支撑,也没有全面人事制度改革的配合,由此导致相应的配套措施,如评价体系、考核制度不尽完善,造成岗位津贴制度
7、在运行过程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问题和矛盾。 (三)高校岗位津贴制度缺乏科学健全的考核体系 建立科学健全的评价体系和考核制度是津贴制度实施的重要保证,但大都数高校尚未建立科学健全的考核体系。具体如考核指标不够科学合理,缺乏有效的绩效考核方法,缺乏严格的考核监督。各高校在津贴方案改革中都制定了一系列考核措施,但由于受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影响,考核指标难以科学合理,实际操作的难度较大,难以充分保证考核的客观公正。具体问题如对教师考核指标片面强调量化、细化,大都是注重结果而不注重过程,对教职工个人的态度、贡献和未来的发展前景等因素考虑得少。这容易导致部
8、分教职员工为了达到考核指标,只追求教学和科研数量,而不追求质量的不良后果。在执行中人为随意性大,有的学校虽然进行考核,但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