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543791
大小:76.69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08
《论校园体育馆与社会体育馆的异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增多,以及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广大师生对体育活动的参入意识显著提高。对学校体育馆的要求不仅要解决有无的问题,而且更要解决适合的问题。然而大多数体育馆的设计,却功能单一,场地布局不合理,从而严重地影响了体育运动的推广。体育馆作为传播健康文化和娱乐的载体,不管是高校体育馆还是社会体育馆,不仅应满足广大群众和学生的体育锻炼的要求,也应满足文化娱乐的要求。所以,如何使体育馆满足多功能的要求,使比赛场地和观众席的布置更能有效地满足使用者的需求,提高其使用效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体育馆向什么方向发展,既关系着设计成败,也关系着群众
2、利益。体育馆总的发展趋势规定了体育馆的基本发展方向,但是,体育馆还有自身的特殊性,需要进一步讨论以求清晰明确;应结合具体情况慎重取舍,不宜简单照搬。校园体育馆同样是一个复杂的多功能体设计,需要各专业的密切配合才能得到理想的结果。设计中不应该盲目套用前人经验和已有的规范,应该弄清楚当时的条件限制和规范制定的依据;不应该盲目的追随潮流,追求前卫和新奇,而应该从基础做起,建立牢固的根基,然后再向更高的层次发展。本文针对一些具体问题,对校园体育馆以及社会体育馆设计的发展、功能等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社会体育馆设计的发展要求追寻社会发展,提倡适当的超前发展;学校体育馆是要反映学校体育教学
3、、文体活动的特点,要求学校体育馆是个综合馆。 1、体育馆建筑的发展概况1.1体育馆建筑的发展历程在人类历史上,体育建筑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并深受文化观念的影响。公元前776年,在古希腊举行的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有史可查的最早的体育运动会。而当时的运动设施是围绕宙斯神殿逐步形成的,已经形成了服务设施。且古罗马时期的体育活动与其宗教礼仪相联系。在罗马保留下来最古老的体育建筑遗址是庞贝露天竞技场,保留最完整的是考罗索姆竞技场,采用券柱建筑技术,是罗马时期的代表作。在我国的体育建筑历史上,唐代以后的宫殿、禁苑里都筑有打球场或体育建筑:如唐代长安宫城内的球场亭,西苑
4、的梨园,大明宫里的东内苑龙骨池(把池填为球场)等。在旧中国,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的实行封建统治,特别是经过鸦片战争,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以后,体育事业到了崩溃的边缘。解放前全国只有少数几座体育馆,总容量不过2万席。落后因素除了表层的经济等因素外,还有着深层的思想观念上的因素。在近代东西方文化的不断碰撞、冲突、融合,在体育方面的差距慢慢缩小。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体育事业和体育建筑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到八十年代末陆续建成了120座不同规模的体育馆。到1995年底,全国已有场馆总数已达615693个,是1949年解放时的216倍,不仅在数量上的增多,更是在设施的质量上提高。随着我过国民
5、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正步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但我国体育馆还存在着诸多问题,由于我国对大众体育建筑的科学研究尚不够深入,我国大众性的体育运动以及与其相适应的学校体育建筑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1.2体育馆建筑存在的问题:我国目前学校体育设施在数量上严重不足,标准低,设备简陋。问题存在于建设和维护的资金上,只见“投入”未见“产出”的现象让人望而生畏。另外,由于反对学校体育馆的研究,许多设计单位在设计时仍借用社会体育馆模式,加上决策者的失败因素,使得建成后的体育馆空间利用率低,在使用、管理等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没有发挥应有的经济效益。在设计层面上,由于学校体育馆是量
6、少面窄、技术要求高、专业性强的一种特殊建筑类型,而大部分建筑师由于长期遇到这种建筑类型的设计任务,平时缺乏对该类型建筑的深入研究,一旦接到设计任务,往往要求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方案设计、甚至施工图的绘制,根本没时间做深入的调查研究,常常是简单的套用社会体育馆的设计模式,这是导致许多体育馆建成后不实用的重要原因。解决方法:学校体育馆的发展应受到同等重视,硬件设施逐步健全,软件管理大力改革,以方便周围居民、企业,充分发挥学校体育设施的社会效益,另外一方面,学校体育馆在一些大型国际比赛期间,也承担许多项目,弥补社会体育馆的不足。从而借此机会使自身的体育设施水平大大提高。借鉴卡饵加里
7、大学,在加拿大卡尔加里冬奥会期间,奥运村利用卡尔加里大学体育学院的设施,卡尔加里借机大大提高自身的体育设施水平,且新建一座速滑馆。由于体育比赛的次数有限,学校体育馆的空间利用率不高,必须以平时的体育教学与训练为主,兼顾文艺、展览等其他的活动。1.3体育馆建筑的发展趋势:体育馆的共同发展方向应该在设计上注意人们的需求:(1)适应多功能和灵活空间的要求,(2)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的要求,(3)提高控制舒适度的要求,(4)提高外观舒适度的要求,(5)人体健康无害的需求,走可持续发展方向,(6)扩大空间设施使用范围的需求。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