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浅论

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浅论

ID:23525380

大小:10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8

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浅论_第1页
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浅论_第2页
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浅论_第3页
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浅论_第4页
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浅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浅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浅论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纵横联系,同时重视对学生发现思维能力的培养,发现性思维是数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我们使数学与生活的关系,着力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初中数学教学情况,结合学改革进行实践与探索。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实践能力演变策略高效课堂    一、培养数学问题演变能力的策略  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曾形象地指出:“好问题同种蘑菇类似,它们都成堆地生长,找到一个以后,你应当在周围找一找,很可能附近就有好几个。”教师教授数学问题时,培养学生

2、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是培养探索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探索新事物的学习精神,提出更一般的、更广阔的、更深刻的新问题和建立新理论。那么如何培养学生针对旧问题而提出新问题(问题演变)的能力?  1.1夯实基础,沟通联系5  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定义、定理、性质、公式、法则)是解决数学问题,产生新问题的起点。从知识发生的过程设计问题,突出概念的形成过程和来龙去脉,从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来设计问题,不是将公式简单地告诉学生,而是通过设计开放性问题,让学生通过类比、归纳、猜想得出结论,再对所得结论进行论证。  案例1.求证:顺次连结平行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变式1、求证:顺次连结矩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菱形。变式2、求证:顺次连结菱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矩形。变式3、求证:顺次连结正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正方形。变式4、顺次连结什么四边形中点得到平行四边形。变式5、顺次连结什么四边形中点得到矩形。变式6、顺次连结什么四边形中点得到菱形等。通过这样一系列变式训练,使学生充分掌握了四边形这一章节所有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强化沟通常见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等,极大拓展了学生解题思路,活跃思维,激发兴趣。  1.2推陈出新,发展思维  丰富而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形成创新意识的前提,无“知”必无“能”

4、,有“知”未必有“能”,要想知识和能力同步协调发展,教学中既要使学生掌握知识,更要使学生把握知识的产生“过程”,并从中吸取丰富的智力营养,尽力让学生体会到蕴藏在数学问题中的“生命”价值。具体在数学活动中,它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去思考问题,寻求答案的优良思维品质,其基本特征是:流畅性――能在短时间内表达较多的概念,反应迅速;变通性――思维方向灵活多样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能提出超常的构想或新观点;独创性――对事物的处理或判断表现出独特的见解,推陈出新。  1.3掌握规律,建立技能5  数学问题的演变是以基础问题为基本,并且要与学生的思维水平相

5、适应,对学生的思维素质要求较高,但仍有一定的方法技巧可循,如何引导学生根据现有的思维水平,运用已掌握的知识,通过正确的思维方式,把碰到的数学问题,转化为熟悉的或容易解决的数学问题,变中求解,解中求变。  二、精心设计教学预案,坚持有效性备课是高效课堂的基础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个完整的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要精心设计教学预案,明确教学目标,坚持有效性备课,这打造高效数学课堂教学基础。如何设计预案和备课呢?  2.1弄懂弄通数学教材的编写目的是关键  教师要认真通读教材,把握住教材中的知识体系结构,弄懂弄通数学教材中各章节在体系中有什么地位和作用。  2.2要根据课

6、程标准要求  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产目的去制定完整和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注意根据教材内容定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思想情感教育等方面的要求。这样就能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思想情感教育三个方面得到协调发展,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3在设计教学预案和备课时,要注意数学课程教学目标的全面性  目标对课堂具有引领作用,是一堂课的方向。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5三方面考虑,以更好地实现课程的总体目标。突出教学资源的开发。首先是教材资源,其次是生活资源,第三是网络资源。注重教学问题的生成。好的问题能带动一堂课,好的问题

7、需要设计,也需要生成。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学习活动,预测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能会产生什么问题。  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新课程标准理念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现有传统教学模式中要求学生个个达标,人人过关,而事实上并不可能都过关,学生做同样的练习、同样的作业,采用统一的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类似的特点和思维方式。新课程要求我们承认学生在知识掌握上的差异、承认学生在兴趣方面、思维方式,处理问题方法,理解掌握知识深度等方面的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