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区间隧道火灾时利用联络通道排烟的数值分析

地铁区间隧道火灾时利用联络通道排烟的数值分析

ID:23522404

大小:5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8

地铁区间隧道火灾时利用联络通道排烟的数值分析_第1页
地铁区间隧道火灾时利用联络通道排烟的数值分析_第2页
地铁区间隧道火灾时利用联络通道排烟的数值分析_第3页
地铁区间隧道火灾时利用联络通道排烟的数值分析_第4页
地铁区间隧道火灾时利用联络通道排烟的数值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铁区间隧道火灾时利用联络通道排烟的数值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地铁区间隧道火灾时利用联络通道排烟的数值分析朱常琳ZHUChang-lin;李岳LIYue(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学院,西安710055)摘要:当地铁区间隧道中的列车中部着火且着火部位正好处于联络通道附近时,根据就近排烟的原则,可以利用联络通道就近将火灾烟气排入未着火隧道中,使乘客能在无烟的环境下沿隧道顺利疏散至前方或后方车站。文章利用FDS(FireDynamicsSimulator)数值模拟软件对全尺寸地铁区间隧道利用联络通道排烟的效果进行数值模拟并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了使用联络通道排烟的最佳送风速度、排烟速度。文章为地铁区间隧道火灾的防治提供参考。.jyqk人眼特

2、征高度处(即距轨面2.75m高度):能见度不低于5m;温度不超过66℃;CO浓度不超过250ppm。利用FDS软件进行地铁区间隧道火灾数值模拟时,当模拟结果中的上述参数超过以上三个判定条件中的任意一个时,可判定此时人员不能够安全地疏散。2数值模拟的物理模型和计算模型2.1物理模型本文选取某地铁区间矩形隧道为原型,模型隧道长分别取65m,150m;断面净尺寸为4.4m×5.2m。不考虑列车活塞风的影响和列车形状对烟气蔓延的影响。火源大小为2m×2m×1m(长×宽×高)。对于地铁火灾的火源强度,目前国内外大多数学者在研究地铁火灾时,火灾规模大都取5M×2m×1m(长×宽×高)

3、。2.2计算模型采用FDS软件进行数值模拟,湍流模型采用大涡模型,燃烧模型采用混合分数模型,辐射模型为非散射灰体近似,利用有限体积法分析求解辐射传输方程。环境温度为20℃,模拟采用结构化网格,模型计算时间为360s。3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当列车中部着火且着火部位正好处于联络通道处时,根据就近排烟的原则,可以利用联络通道就近将火灾烟气排入未着火隧道中,使乘客能在无烟的环境下沿隧道顺利疏散至前方或后方车站。此时,事故通风方式为着火隧道两端送新风、未着火隧道两端排烟。模拟工况如表1所示。3.1着火隧道中的温度分布图1给出了不同纵向送风速度下着火隧道内的温度分布规律,由图1可以看出

4、,温度在着火隧道中以火源所在位置处为中心向两边呈中心对称分布,并且由于烟气在蔓延过程中不断与围护结构换热,使得烟气在蔓延过程中温度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对比图1(a)(b)(c)可以看出,随着纵向送风速度的增加,着火隧道内人眼特征高度处的温度也随之降低,由图1(a)可知当纵向送风速度为1.0m·s-1时,人眼特征高度处的温度相比0.5m·s-1的工况有所降低但也达到了90℃左右,依然高于安全温度66℃;而当纵向送风速度增加至1.5m·s-1时(图1(b)),人眼特征高度处的温度已经降低到50℃左右,此时已经达到了人员安全疏散的基准温度;当以2.0m·s-1的速度送风时,由于着

5、火隧道内已经几乎没有火灾烟气,此时,人眼特征高度处的温度降至环境温度20℃左右(图1(c))。3.2着火隧道中的CO浓度分布由图2可以看出,列车中部着火且着火部位正好处于联络通道处时,采用着火隧道两端送风未着火隧道两端排烟的通风方式,能够很好的控制CO气体在着火隧道中的扩散;由图2(a)可知当纵向送风速度为1.0m·s-1时,人眼特征高度处的CO浓度值为45ppm;当纵向送风速度为1.5m·s-1时,人眼特征高度处的CO浓度值降为10ppm;而当纵向送风速度为2.0m·s-1时,人眼特征高度处的CO浓度值降为0.1ppm。由上述分析可知,在以上三种工况下人眼特征高度处的C

6、O浓度均小于250ppm,满足人员疏散的安全标准;随着纵向送风速度的增加,CO浓度逐渐降低,在纵向送风速度增加至2.0m·s-1时着火隧道人眼特征高度处的CO浓度已经几乎降为零,这对人员安全疏散是十分有利的。3.3着火隧道中的能见度分布图3给出了不同工况下着火隧道内能见度的分布,由图3(a)可以看出当纵向送风速度为1.0m·s-1时(图3(b)),人眼特征高度处的能见度增加到2m左右,但此时仍然不能够保证人员安全疏散;当纵向送风速度为1.5m·s-1时(图3(b)),人眼特征高度处的能见度为9m左右,已经高于能够使人员安全疏散的基准能见度5m;而当纵向送风速度继续增加到2

7、.0m·s-1时(图3(c)),人眼特征高度处的能见度已经达到了28m,这对人员的安全疏散非常有利。由以上分析可知,随着纵向送风速度的增加,越来越多的火灾烟气通过联络通道排至未着火隧道中,使得着火隧道人眼特征高度处的能见度也不断地提高,当纵向送风速度为1.5m·s-1时,人眼特征高度处的能见度已经达到9m以上,满足人员安全疏散的标准。4结论综合上述分析,当中部着火的列车停靠在靠近联络通道处时,采用着火隧道两端送新风未着火两端排烟的事故通风方式,当送风速度,排烟速度均为2.0m·s-1时,火灾烟气能够被迅速地排入未着火隧道中,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