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515179
大小:72.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08
《标准成本法在我国的发展困境及出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标准成本法在我国的发展困境及出路【摘要】文章从标准成本法的产生入手,从成本角度、会计角度和管理角度分析了标准成本法的优点,剖析了标准成本法在我国尴尬的应用状况,从观念更新、会计准则协调以及ERP系统代码体系支持等方面提出了解决我国应用标准成本法出路问题的有关建议。【关键词】标准成本法;会计准则;ERP系统泰勒0于1911年出版了《科学管理的原则和方法》一书,标志着企业管理新时代的诞生。泰勒等工程师以提高生产和工作效率为目的,进行了工作分析和动作、时间的研究提出企业应该把生产经营中一切可以避免的损失和浪费尽可能压缩到最低限度,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在管理上要求企业实行“最完善的计算和监督制度”。科学
2、管理在会计上的实施主要是通过科学的制定标准成本、严格的执行预算控制和差异分析来体现,这是会计为配合泰勒制的广泛实施在计算和监督方面所取得的重大进展。标准成本法的应用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为会计直接服务于企业管理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一、标准成本法的优点标准成本法在降低产品成本、提高成本管理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体现为:(一)成本角度:提供了一种具有科学依据的目标成本从目前的状况看,管理层为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非常重视包括成本管理在内的主要经营目标的考核,简便易行的目标成本法自然成为企业负责人主要采用的成本管理方法,但目标成本法从原理上讲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3、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标准成本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在有效作业条件下所需要的直接材料和人工数量,预期支付的直接材料和人工费用,以及在正常生产情况下应该分摊的制造费用等因素,制定标准成本,需要销售、生产、计划、采购、物料、工艺、车间、会计等有关部门的共同参与,共同商定,因此,标准成本的制定有科学的依据,能够实现企业产品成本的精细化管理,使企业管理更加科学、规范,符合企业发展的潮流。(二)会计角度:提供了一种清晰简单的核算方法采购环节,采购部门根据各类产品的BOM结构资料配套购入相关原材料,材料入库时按标准成本计价,材料采购成本核算大大简化。生产环节,车间领用的直接材料、消耗的直接人工按实际数量X标
4、准单价,借记生产成本;变动制造费用按标准用量和标准分配率进行计算并结转生产成本,固定制造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产品完工时按产成品实际数量X标准成本,贷记生产成本;在整个生产环节材料的领用、工序的移动、任务的完成都使用标准成本。销售环节,只要得到产品出库的品种、数量,就很容易计算得到销售成本。对于所有物料、产成品等在流转环节都使用标准成本,产生的差异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极大地减少了会计核算及财产清查的工作量。另外,在标准成本法中,标准成本和成本差异是分别列示的,相关账户均可直接按标准成本入账,不必等到实际成本计算完成后再编制会计报表,因此大大简化了日常的账务处理和报表编制工作。(三)管理角度:提供了一
5、种业绩考核的工具在采购环节,如果出现了采购价差,说明由于实际采购价格偏离标准成本而形成的,采购部门需要对此差异负责并进行分析。在生产环节产生的生产耗费成本差异,应由生产部门对此差异负责。在销售环节,由于使用标准成本,销售毛利及毛利率计算很方便,很容易计算与公司目标的差异,销售毛利是衡量销售部门的重要指标,销售部门对此项指标负责。由此看出,标准成本法极大地方便了企业对供产销各部门的业绩考核,还可以进一步分解标准成本,将成本指标分解到每个环节、每个人,并将差异与奖惩挂钩,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同时,使用标准成本法有利于进行较为客观的、具有科学依据的对比分析,为实现管理目标而进行的经营决策提供准确的
6、数据支持。二、标准成本法在我国应用的尴尬标准成本法在欧美、日本都被广泛应用,在国内,由中国会计学会、中国总会计师协会在全国范围内对有关企业的财务负责人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企业所涉及的成本管理方法主要是目标成本法、计划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其中:%的企业采用了目标成本法,%的企业采用了计划成本法,16%的企业采用了标准成本法。南京大学会计学系课题组的调查报告显示,%的企业采用了目标成本法,%的企业采用了计划成本法,%的企业采用了标准成本法。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国企业的这种状况呢?(一)我国企业管理基础相对薄弱标准成本的基本要求就是产品结构要合理,单位消耗要科学,单价要合理,这就要求标准
7、成本的制定需要掌握丰富的基础资料,这些资料的取得对企业的管理基础工作有较高的要求,因此要对行业、市场和历史数据的全面分析,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标准成本。在执行标准成本法时,不仅要求构成产成品的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和人工以及使用的设备、工艺流程等各项因素都要有标准,而且需要对其实行科学化的管理,还要有健全的原始记录以及完备的计量、检验、检测制度等,需要完善各项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