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511224
大小:276.50 KB
页数:31页
时间:2018-11-08
《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教案及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1、我们的合作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体验合作的快乐,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合作。2、知道怎样合作,体会合作的好处,学会在生活中更好地与别人合作。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意识重点难点:让学生体会合作的快乐,学会在日常生活中相互合作,培养合作意识。教学准备:报纸若干张、搜集合作的名言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拍手游戏在上新课前,我们先来放松一下心情,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来做!用你右手的一个手指拍击你左手的掌心,然后再用两个手指拍击掌心,再用三个……直到用五个手指一起拍2、谈体会:问:为什么五个手指一起拍击手掌时才会有很响的声音呢?(生答)3、揭示课题其实是因为五个手指一起合作才会成功地拍出响亮的声音,
2、如果他们不合作,就象刚才一样,用一个或者两个手指去拍是不会有响亮的声音的。看来合作真的很重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们的合作”(板书:我们的合作)二、生活中处处有合作1、合作的概念含义:互相配合做某事或共同完成某项任务。2、说一说生活中处处有合作,比如班级里打扫卫生,有扫地的,有擦黑板的,有擦桌子的,有擦窗户的……如果其中的任何一个不认真做,不合作,那么这次卫生就搞不好了。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下面开动你们的小脑筋,说一说还有哪些事情需要合作才能完成的。(生答)3、小结:我们离不开合作三、故事分析-31-1、下面,我给大家讲个故事(课本p2)(在听的时候要求学生书本合上,双手放在背后坐好,仔
3、细听)你认为上面故事中的探子、军师、将军和士兵、樵夫、说客,各自作出了什么贡献?如果少了其中的一种人,赵国能不能免于遭难?能不能说他们中某一位的功劳最大?打开书本第2页,把你的想法写在书上2、交流意见3、小结:合作的作用真大四、合作的经验1、谈一谈在以前的合作活动中你的感受是什么?2、亲身体验(1)游戏——比一比谁站得多要求各组派6个同学一起合作站在大小相同的报纸上了,比一比哪一组人站得最多。(2)体会3、小结:分工合作、齐心协力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们的合作”,那么谁能告诉合作是什么意思啊?如果要合作就必须怎么做呢?(分工合作,齐心协力)2、但是有人不同意合作,他认为“
4、任何事只要自己个人努力就可以完成了”,你认为这种想法对吗?你能告诉他为什么吗?(生举例反驳)3、对,在一些事情上我们是需要合作的,但是往往在我们合作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麻烦,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这几幅图。二、在合作中遇到过麻烦吗?1、看一看(出示第一幅图)一个小朋友想找另一个小朋友玩游戏,可是那个小朋友却不愿意(出示第二幅图)几个班干部在讨论如何装饰教室,其中两个人的意见却不相同,产生了矛盾(出示第三幅图)接力赛的过程由于一个同学跑得慢了,所以导致整个小组失败,小组的所有同学都在责备他2、议一议这三幅图上的小朋友看来都遇到了麻烦,我们应该想些办法帮帮他们。假设在生活中我们也遇到了这种麻烦,你
5、会怎么做?除次之外你还遇到过哪些问题,你们又是怎么解决的?-31-3、师生交流4、听故事——三个和尚小结:在合作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相互谅解,相互尊重,齐心协力,才能合作成功!三、合作游戏1、过渡:上节课我们做了一个游戏,这节课我们再来做一个游戏,不过这一回我要求大家根据我们学到的知识好好的使用起来,争取每一组都成功!2、游戏—三人四足要求:每个小组派出3个人,3个人并排站着,将相临的两个人的脚用绳子绑在一起,从教室的一边跑到另一边,先到者为胜利四、欣赏合作的名言警句1、大家玩得已经很累,那么下面我们就边休息边听一听那些名人是怎么说合作的?上节课我让大家回去收集的,现在我就请同学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6、他找到的名言警句。2、交流。五、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懂得了什么叫合作(生答),怎么去合作(生答),同时也体会到了合作的快乐,希望大家以后在生活中更好地合作,享受成功的快乐!作业布置:1、搜集合作的名言和故事。2、主动学会与别人合作,享受成功的快乐。教学反思:我在教学实践中注意到,先开展“说说生活中的合作”这一活动,学生头脑中就留下了对合作的浅显的概念,四年级的学生是极易受到暗示的,所以后面的故事分析活动中对教材中几个问题的解答,就明显受到了前一活动的影响,这是一种典型的成人暗示引导模式。实际上,现实生活中的四年级学生对合作这个话题的了解基本是空白。先由“故事分析”入手,提出“谁
7、的功劳大”问题以供讨论,这一问题并没有导向色彩。学生根据原有的认知水平,畅所欲言,营造出了一种浓郁的辩论氛围,直到辩论结束前,没有以成人思维来引导孩子,辩论结束,我让学生自读“如果没有——就——”一组句子,实际是在引导,让学生自悟。这样,就达到了“教材是对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的整理、反思,通过整理、反思、提升反过来指导儿童的生活的目的”-31-。在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充分对话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