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二胡音乐创作与教学的思考

中国二胡音乐创作与教学的思考

ID:23503579

大小:5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08

中国二胡音乐创作与教学的思考_第1页
中国二胡音乐创作与教学的思考_第2页
中国二胡音乐创作与教学的思考_第3页
中国二胡音乐创作与教学的思考_第4页
中国二胡音乐创作与教学的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二胡音乐创作与教学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二胡音乐创作与教学的思考摘 要:西方音乐体系在上世纪全面传入我国,对我国二胡音乐体系的创作和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与中国传统二胡音乐相对的中国二胡音乐文化逐渐形成。在本文中,笔者阐述了西方浪漫主义对中国二胡创作的影响,并提出了中国二胡音乐教学回归传统音乐的设想。关键词:二胡;音乐创作;西方浪漫主义;教学;传统音乐;回归  一、西方浪漫主义逐渐融入二胡音乐创作之中  上世纪初,中国传统音乐在西方音乐的逐渐浸入过程中开始发生了变化。刘天华先生将小提琴的演奏技法融入到二胡演奏过程中,他的10大名曲和47首练习曲便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而成的

2、,后来音乐院校二胡创作与教学模式也都借鉴刘天华先生的这些成果。这是西方音乐对二胡创作影响的突出表现。  上世纪五十年代,即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十年,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二胡新作品众多,演奏技法也进一步丰富,音乐的表现面日益扩展,快弓、新把位和不同弦法等新技巧越来越多地在作品中被运用。如:《拉骆驼》(曾寻编曲)对地方风格的表现进行了成功的尝试;《山村变了样》(曾加庆曲)、《春诗》(钟义良曲)、《湘江乐》(时乐蒙曲)等作品使用了2——6弦、新把位等具有新意的演奏技法,并用钢琴来给二胡作伴奏,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上世纪六十年代,即新中国成

3、立的第二个十年,又出现了一大批广为流传的二胡新作品,例如《赛马》、《江河水》、《秦腔主题随想曲》等。  上世纪七十年代,在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下,音乐文化的发展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阻碍,虽然有一些二胡曲的创作,但并未造成强大的影响。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二胡曲的创作也进入了一个繁荣时期,一种朝气蓬勃的演奏风格伴随着一批新作品呈现在人们面前。其中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第一次采用多乐章、大乐队的协奏形式,用二胡来表达中华民族的重大题材,进一步拓宽了二胡的表现能力,在二胡演奏艺术的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上世纪九十年代,

4、大量的由小提琴移植而来的二胡作品涌现,代表作品有《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流浪者之歌》、《卡门主题幻想曲》等。同时,对于小提琴的演奏冲淡了二胡所特有的中国文化的置疑越来越多。  从二胡音乐创作的背景来看,它与中国专业音乐创作的大背景有着紧密关系。在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专业作曲家借鉴西方浪漫主义创作路径的创新,就逐渐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危机。二胡在20世纪50—90年代的创作中,不少作品主要是接受西方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也称共性创作),当然,我们是以中国民族调式旋律为基础来进行相关融合与创新。  广大群众无法接受西方浪漫主义与中国传统

5、音乐结合,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  第一、标题性,与西方浪漫主义音乐相比,大多数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的标题具有实质性意义,它能够帮助听众理解音乐中所蕴含的文学性因素;  第二、旋律性和抒情性  “丝不如竹,竹不如肉”是中国人欣赏音乐的传统习惯,这种习惯使得中国人更加重视音乐的旋律性和抒情性。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虽然在中国专业音乐创作新潮音乐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创作理念和作品,然而,在这些新潮音乐作品并未在二胡创作中出现。这是因为,作为一种中广大众普遍接受和流传的乐器,浪漫主义与我国传统音乐听众的欣赏习惯相违背。  二、二胡的教学与中国传统音乐传承

6、  在本小节中,笔者以周少梅、华彦钧(阿炳)、刘天华三位中国传统二胡演奏家为例,简要介绍他们在接触和学习民族音乐的经历,以探讨目前二胡教学具有的西方工业文明技术化特征。  周少梅,阴顾山镇人。现代民族器乐演奏家、音乐教育家。其父是当地丝竹名手,三个哥哥亦擅长管弦,受熏陶,周少梅从小就学操二胡、琵琶,后成为江南知名的丝竹能手,各地争相邀请去演奏、教学。在江阴成立“国乐研究会”。曾将二胡只在上把位演奏开创为上、中、下三把位演奏。阿炳(1893—1950),中国民间音乐家。本名华彦钧。江苏无锡人。自幼随父华清和道士习音乐。15—16岁时已成

7、为无锡道教界出色乐师。35岁时双目失明,时人称其瞎子阿炳。由于社会动乱,道产亦变卖殆尽,阿炳开始了流浪艺人生涯。他的大部分器乐作品出于此时。著名作品有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琵琶曲有《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等。对于道教音乐、法事音乐、苏南丝竹乐、梵音、十番锣鼓、锡剧、民歌等都十分熟悉,16岁便成为无锡道教界一名出色的乐师。  刘天华(1895—1932),他曾拜江阴城涌塔寺小和尚彻尘为师,学习二胡,1914年他拜周少梅为师,学习二胡、琵琶,同年拜华士镇乞丐龚发健为师,并广泛接触江南一带的音乐,学习唢呐的

8、技艺,还学习古琴。在北京时,他通过学生吴伯超学习从无锡天韵社吴畹卿习得的琵琶曲尺字调《汉宫秋月》和《海青拿鹅》,他还请笛师教昆曲,请琴师教京剧,并向民间艺人学习昆曲和单弦拉戏,为梅兰芳听记曲谱,到北京天桥采集锣鼓谱等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